闫丽娜
河北省沧州市第五中学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形式。一堂好的地理课是地理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结果。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只着眼于教师正确地传授地理知识。全、细、深、透地繁琐讲解教材。却没有立足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并灵活地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为现实服务,从而使之由被动被灌输,变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导自身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 地理教学 兴趣培养
一 、地理学科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钥匙。要使学生特别是正在打基础的初中生学好地理课,培养学生热爱地理课,使之对地理课产生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兴趣是人在自身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积极的欲望和心理倾向状态。他能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有了内在的渴望和需求,才有可能使教师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叩开地理知识的大门。而地理知识对初中学生来说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涉及的知识广泛内容庞大。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其要素,又兼有人类不可须臾离开的社会环境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前途愿景和远景。由此决定了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内涵的边缘科学,蕴含了许多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
二、现实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性能使学生自发产生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
人类通过千百年的生息繁衍和生产生活,产生创立了地理科学,而地理科学也时刻离不开人类的生产生活,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的“实用性”、“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都与地理环境、位置乃至地理历史密切相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观光旅游、国际交流合作、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环境的保护治理、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布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土整治、兴修水利、甚至重大的国情决策等都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通过上述可是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的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心底热爱地理地理,并能自觉地学好地理。
三、创造条件开辟课外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学生正是积累知识身体成长身心日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会对新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而这一阶段的上课形式多为室内课,使学生觉得呆板枯燥兴致不高。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教师可尽量创造条件挣取进行课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大自然的野外实践机会。比如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师生感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应是呆板一成不变,而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绪的变化,不断改进教法,特别是教学手段要丰富多样。如讲自然地理部分,对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的变化,涉及抽象的地理规律和不同的地理现象,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可运用投影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再者运用投影媒体,也可以突破难点与突出重点,优化教学效果。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借助投影,利用活动投影片来制造模拟的运动现象和过程,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学生接受信息时首先有一种严谨务实的感觉,配之以精练的讲解,知识重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时,可制作一幅旋转片,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投影片作为底片,把绘有太阳光线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投影片作为旋转片,演示时转动旋转片,使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可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上时,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中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来一个很难讲的问题,通过投影演示,使学生似“亲眼目睹”,重难点迎刃而解。总之在现代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模型、实验器材等作为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五、发掘地理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中国地理”时,会从教材中发现有许多地理知识激发起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中国地理一定会提到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我国是泱泱大国领土面积辽阔广大、东西跨度有62,宽达5000公里以上,东西之间时差四个多小时。当乌苏里江畔的学生迎着朝阳走进教室早读时,新疆喀什的学生尚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我国南北纬度约50°,长达5500公里,跨越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六个温度带。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十五分之一,比大洋洲要大得多,比拥有三十几个国家的欧洲相差无几,仅此于加拿大,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面积最大的行省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与欧洲的英、法、德、捷、波五国面积总和相当。而面积最小的浙江省也比欧洲的摩纳哥、梵蒂冈,到支敦士登,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比利时等国总面积远大。这种地理知识会使学生以作为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其他如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最早发展起来的农业农耕文化,特别值得提出的我国悠久的历史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更使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光荣和骄傲。我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和传统的农历,更是对世界历法史的重大突破所做的贡献,凡此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地理,提高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感情的极好的内容。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利用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巧借趣味语言、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教育教学方法使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教学活动中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传达地理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