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换心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
摘要:这些年国家颁发了新的教学政策,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全新要求,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研究相关知识点,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来说,需要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脉络进行全面了解,然而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降低了自主学习的有效性。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可以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分析学生的历史基础,通过适合他们的方式进行讲课,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历史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浅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升学压力变大,很多学生为了考进理想的学校,通常是根据高考指南进行学习。然而历史课程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整体上对中内外不同时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解,还有他们掌握具体事件的各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历史基础以及学习方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改教学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些年国家提出了新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自己的方式掌握相关知识点。然而高中需要讲述的历史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在课堂上给他们传授更多的历史理论,通常很少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即使在课堂上针对某些历史理论对他们进行提问,提问的方式也是以集体为主,使得新课改教学方式成为了一种形式。
2、学生的学习观念存在问题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习惯采用记忆的方法掌握相关历史概念,将学习历史的重点放到事件背诵上,在确保自身充分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之后,通常会采用题海战术进行训练,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学习压力,还会降低学习效率,对自己的学习心理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现如今很多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开始通过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力求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历史理论进行创新性研究。由于高中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他们在面对教师布置的历史自学任务时,很多学生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甚至在探索学习中是以完成任务的心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差,降低了主动学习的质量。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1、采用现代媒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首先,教师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讲课时,应对历史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重点内容总结出来,然后根据高考历史指南,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全面了解。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将虎门销烟作为切入点,在网络上收集一些与虎门销烟有关的历史讲解视频,视频中尽量将虎门销烟产生的背景、英国贸易以及我国的历史现状进行详细讲述,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系统的认识,视频时间不要过长,在十分钟左右即可。当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虎门销烟的历史讲解视频之前,可以先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林则徐为什么要进行虎门销烟?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这样的行为对我国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看,可以帮助他们明白观看的重点,避免部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降低了观看质量。在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不同历史基础的学生进行提问,对于那些历史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将虎门销烟的产生背景以及清代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回答,让学生以发散性的思维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促使他们在整合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于那些历史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说出自身对虎门销烟的看法,要求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英国行为作为切入点进行回答,这样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的分析视频内容,还能加深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印象,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创新意识。
2、借助师生角色互换的讲课方式,组织学生展开创新性学习
以往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不动脑、不懂手的听课状态,这样的上课情况虽然能够确保历史教学顺利完成,但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不集中的情况,对相关知识点没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不能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创新学习。针对这样的现状,可以借助师生角色互换的讲课方式,把班级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队伍,确保每个队伍里面有历史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也有历史基础一般的学生,这样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式,拓展他们的学习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当教师将他们分好队伍之后,可以把下节课要讲述的历史内容分成不同的板块,比如,在讲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可以将这节的内容分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过程、特点、影响五个方面,然后让不同队伍挑选自己想要讲解的内容,这样学生为了在课堂上能够准确的给其它同学讲述相关的知识点,就会在课余时间积极与队伍中的其它成员进行交流沟通,促使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因为学生的课堂讲解经验有限,有可能他们在心理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组织不够准确,导致信息传达错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身份向他们提问,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在讲解工业革命的经济影响时,容易把生产力说成生产关系,这两个名词看起来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含义截然不同,当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时,可以询问他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促使他们在回答的过程中,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缜密的逻辑意识,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时,应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学生的历史基础,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冯一下,黄勇,赖蓉辉.试谈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亮点与实施意义[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9):90-96+128.
[2]袁士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