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金
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庙潭小学 511396
摘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想要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质量和效果,需要班主任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实际需求进行德育管理。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因人施教的必要性和实际操作进行展开,希望可以帮助小学班主任更好地展开德育工作。
关键词:因人施教;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应用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遵循因人施教原则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生长环境发生着快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社会的新生代小学生面对班主任时的表现与其他时代学生的表现并不相同,他们更不愿意接受高大上的说教指导,更希望接受有内容、能够说服他们的教育。不同性格的小学生在犯错误时的表现不同,能够接受的批评程度也不相同,不同特点的小学生在面对班主任相同的态度时的反应不同,有的会丧失信心,有的则有可能出现过激反应,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来开展工作,做到因人施教,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和效率。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因人施教的具体操作
(一)摸清小学生面临的问题
在开展德育工作前,班主任需要先摸清小学生面临的问题,了解小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小学生的性格养成与家庭教育、自身身体状况、心理状态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班主任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切实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比如:同样是在学习生活中常表现出不自信的学生,有的学生遇到困难会退缩,在遇到挫折时会消沉,还有的学生遇到困难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遇到挫折时会十分情绪化,甚至可能做出不理智的举动。首先,对不自信、容易消沉的学生,班主任要注意在舞台展示、比赛之前做好学生的鼓励工作,给学生加油打气,同时要注意在舞台和比赛之后对学生的心灵抚慰,如果学生表现得差强人意,班主任需要以谈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不让学生因为差强人意的表现而一路消沉下去,如果学生表现得超出预期,班主任更要以谈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保持住状态,让学生乘着这次成功逐步建立起更强的自信心。其次,对不自信、容易情绪激动的学生,班主任一方面要注意前期的鼓励、加油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比赛、舞台之后的情绪抚慰工作,平复学生激动的情绪,如果学生表现差强人意,班主任要注意舒缓学生的心情,以鼓励为主、以批评为辅,尽量避免学生因为同学的反驳、教师的批评而出现过激的行为,如果学生表现得超出预期,班主任则需要帮助学生舒缓激动的心情,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让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在习惯成功与失败的波动后建立更坚强的内心。学生的不自信、容易激动的情况与家长的过高要求有一定的关系,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来帮助家长与学生找到平衡点,促进亲子关系的融合,避免学生在家庭高压下产生心理问题。学习和成长都是一件急不来的事情,一时的优胜并不重要,持之以恒品质才最重要,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这一点家长应当和学生一样清楚。
(二)根据学生需求因人施教
在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中,规章制度或者说标准都是十分重要的工具,是向学生传递要求、底线的重要途径。自律是德育教育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无论在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过程中,自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一方面需要通过德育教育强调自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习惯。在用班规管理学生过程中,班主任也要注意遵循因人施教、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表现探究他们的内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是想要吸引关注度,他们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往往是被家长忽视的,家长或因为工作问题减少了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学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赢回注意力。面对这种情况,问题在于学生和家长两方面,但从学生入手的效果不佳,班主任需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家长协同配合,推动家长多陪伴自己的孩子,提高亲子交流的质量,改善学生吸引关注度的心理状态。
又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是因为他们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注意力过于分散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这样的学生更需要的是专注力的训练。班主任需要与家长一起探究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兴趣爱好入手培养学生长时间投入注意力、投入精力的习惯,从而改掉多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
(三)冷静面对学生的问题
在小学校园生活中,班主任需要不时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这时候班主任的态度非常重要,急躁、强压的态度不可取,既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也暴露出班主任的无能。小学生年龄还小,处理问题时更多受性格、环境影响,而不会考虑自身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班主任气急败坏的批评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反而会疏远师生距离,影响后续德育教育、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应冷静面对学生的问题,冷静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不要纠缠于学生的态度、情绪好或不好,不同性格学生有不同的反应是必然的,问题解决了态度才好改变。
(四)构建完善的德育制度
在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通过合理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避免学生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因人施教的德育教育模式,利用制度强大的约束力,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提升管理学生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对学生开展制度管理的德育方式,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进行。
①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让规章制度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权威性和效率性。②借助奖惩方式,让学生自主遵守规章制度,建立规范化的奖惩制度。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对于这些学生应当适当给予一定的惩罚,让班级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得到保障;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要及时表扬和奖励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有更高的积极性,主动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这样的奖惩制度,还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管理班级的领域中来,学生会主动监督其他学生的行为,保障班级的规章制度不受侵犯,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借助完善的德育制度,让学生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接收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的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五)开展家庭德育教育
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不仅需要班主任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给予一定的配合,开展家庭德育教育,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家庭环境都是不同的,家庭教育也在不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观念,因人施教的德育教育工作,也需要准确的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开展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体现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强化与学生家长间的交流沟通,像家长讲述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家长能了解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向家长传授一些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让家长能合理开展家庭德育教育等等。也可以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开展家校合作的德育教育新模式,结合家长的工作特性,让家长来组织德育教育活动。例如,有些家长是做律师的,就可以邀请这些家长来向学生讲述一些法律、道德相关的知识等。针对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能做出合理有效的调整,让德育教育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家庭教育的辅助,也能让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体现出因人施教的德育教育性质。
结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引着他们成长的方向。也许会有部分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半途而废、退缩的情绪,班主任要及时鼓励、稳定他们的情绪,带领他们继续走下去;也许会有部分小学生偏离了航向,班主任需要及时进行导正,引领他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前进。每个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个性特点都不同,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翠明.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研究[J].青春岁月,2020,(8):263.
[2]刘玉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文渊(中学版),2019,(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