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
陕西省西安市西大附中浐灞中学 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一直以来,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都是把提升学生的体能发展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根据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有针对的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身体指标,也提高了对体育的认识。传统以老师为主要角色的课堂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育目标,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以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所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下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教学,是现在体育老师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中学生是我国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对于我国的未来至关重要,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开展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合理的体能训练,是每个教师需要去思考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对高中生体育的教学研究相比过去几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逐步把培养学生体育的体能发展和体育素养的养成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内容。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城市地区,教学设备普遍比较完整,学生的整体生活条件也比较好,所以从小身体状况也就比较好。但是,城市高中生除了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接触到的教育资源普遍比较多,很大一部分学生,除了要上课外补习班,还要学习一些特长,诸如画画、钢琴等等其他科目。学生在课余时间,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体能训练,在学校教育的课堂上,一周也只有三节课来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所以,对于城市地区的高中生来讲,没有时间学习系统的体育知识,体能训练时间不足,是现阶段的最大的问题。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在体育设备建设方面也不是很到位,老师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也并不是特别重视,很多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在学生的认知里,体育就是一门可以玩游戏的课程,很难形成系统的体育思维和模式。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没有充足的资源进行课外培训班的学习,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学习也没有进行充足的体能训练,时间就是这样被浪费掉的,既没有进行正常的学科学习,也没有进行体能训练,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所以,在农村地区,主要的问题是:一方面体育教学设备不齐全,另一方面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整体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
二、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增进师生关系,提升课程整体质量
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课程的主导者已经从原来的老师转化为现在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和纠正学生训练过程中的不规范动作。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更像是一个教练,在学习和训练中对学生进行一个接一个动作的示范和指导,整体的教学氛围也比较严肃,学生一节课下来身心俱疲,逐渐也就产生了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从而影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正常沟通,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丧失对于体育的兴趣。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给老师带来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契机。所以,教师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课堂上,要转变一下往常的教学姿态,走到学生中间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学生交朋友,逐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提升整体的“快乐课堂”教学模式都有着一定程度的作用。其次,作为高中体育老师,本身也该具备良好的个人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采用一些身体语言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让整个课堂与学生、老师融为一体[1]。
(二)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整体兴趣
想要在某一个学科方面有所建树,首先要树立起学习兴趣和具体的学习目标,对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一步就是建立起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比如:在进行乒乓球这一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自己在这一体育项目时,对如何发球,如何接球进行思考。一个正确的意识,就是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所以,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校首先需要成立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研究小组,对这一课题进行课程调研和研究。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时,多多使用一些实践性较强和可操作性更强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篮球运动的训练时,可以合理分工,老师发球,学生接球,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接球的技巧,增加身体的灵活度,对于这样的一些体育项目,除了大强度的练习之外,再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进行短时间的提升,但是在训练开始之前,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篮球意识,让学生爱上篮球,不然很难长期坚持打球[2]。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不断地练习中慢慢去完成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为提升整体的体育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忠军. 论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好日子, 2019, 000(003):P.1-1.
[2]于传科.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中华辞赋, 2019, 000(004):P.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