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路文婷
[导读] 发展核心素养是对新时期“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路文婷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119
        摘要:发展核心素养是对新时期“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音、体、美在初中课程中的重要性大大增加,通过开展音乐课程,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自身素养的提升都有着较大的帮助,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家长、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音乐教师将音乐课视为学生减压放松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以及兴趣大大下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笔者就初中音乐教学在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并就如何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出了自身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一、高中音乐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丰富音乐情感
        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会将音乐的情感因素融入其中,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音乐作品,学生对作品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聆听,从中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对音乐作品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长时间的接触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于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庞大,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构建音乐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音乐鉴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的美感与内在情感变化,其次是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实现对艺术形式的再创造。具体来说,音乐鉴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钢琴、吉他等音乐作品的内核。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应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坚持以审美为核心和音乐本位
        教学方法作为音乐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授课质量,教师应从感性的角度着手,坚持以审美为核心,就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可以从感性审美入手,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潜在效能,通过营造美好的音乐文化氛围给予学生听觉享受、视觉享受和感觉享受,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对音乐的聆听能力
        聆听音乐是音乐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聆听的过程不仅仅可以看作是音乐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的过程,关注学生的聆听能力是新素质教育下音乐课堂的必然要求。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于潜移默化中提升。为了关注学生对音乐的聆听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在播放音乐前可以先向学生传授一些背景知识,了解音乐文化对于音乐聆听有着极大的帮助。其次,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一些乐理知识,让学生明白不同类型音乐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音乐,带领学生一起体会某一首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让学生大胆发挥,根据喜爱的音频确定所使用的音调,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创作。

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人以听力上、灵魂上的享受,聆听音乐需要教师与学生走进自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音乐,如:树叶的落地声、雨声、鸟鸣等,这些都是最为自然的音乐,既有助于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核心素养,也有助于提升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多元体验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为做到在多元体验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在音乐作品选择时应进行详细的甄选,挑选出具有音韵美、曲调美、立意美、情景美的音乐作品,将其作为音乐课堂中的展示作品,音韵美、曲调美、立意美、情景美的乐器,使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首歌的韵律或乐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可以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创作的欲望,教师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于学生的展示教师应予以肯定,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感与积极性。教师作为音乐课堂的设计者与引导者,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课堂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改善音乐教学的课堂质量,教师应形成终生学习的理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如:音乐教师在课堂开始为学生提供既定的旋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奏,或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曲子表演小舞台剧或者歌曲演唱等即兴创作。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了音乐素养,创作教学法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名音乐教师不应只关注创新作品的质量,还应关注学生的创作潜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的同时对乐理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乐器,并将其带到课堂,与其他学生分享乐器制作的过程,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有效拓宽音乐教学的方法。
(四)将古诗词吟诵导入到音乐课堂
        吟唱作为教育界一种较为普遍的学习方法,音乐教师通过将古诗词吟唱引入音乐课堂中,对于初中生古诗词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帮助,将古诗词吟诵导入到音乐课堂体现了对核心素养的追求,既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发散学生的思维,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古诗词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时间的磨砺,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吟唱作为一种传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的古代诗歌都配有音调,古诗词、音乐、歌唱三者是融为一体的,古诗词、音乐、歌唱相融合,可以增强诗歌的意境与感染力,通过古诗词吟唱有助于学生更为清晰的理解古诗词作者的写作感情,体会古诗词所营造的意境。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吟唱古诗词丰富了音乐课堂的内容,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将古诗词吟诵更好的导入到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将古诗词、唱、跳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吟唱的旋律与节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品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作品背后承载着迥异的情感变化与文化背景,对于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需要通过感知与实践来体验,初中音乐课堂作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的挖掘到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善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丽清. 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探讨[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 000(001):80-82.
[2] 薛莎.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分析[J]. 新课程导学, 2020, 000(011):P.68-69.
[3] 赵海燕. 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探讨[J]. 北方音乐, 2019(16).
[4] 王岩.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初中音乐教育"教"与"学"的分析[J]. 学周刊, 2019, 000(030):P.155-155.

作者简介:路文婷(1996-07),女,汉族,籍贯:甘肃省平凉市,当前职务: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