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李雅婕
[导读] 音乐教学作为小学教学领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李雅婕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119
        摘要:音乐教学作为小学教学领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以及自身能力的发展。将声势训练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提升音乐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在节奏培养与律动培养下,提升其音乐能力。因此,笔者就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声势训练;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一、声势训练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身体表现意识不强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大幅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下降。实践能力不足表现在音乐课堂上就是学生不善于借助于自身的身体行为进行声势表现与感情抒发。因此,为保证声势训练的正常开展,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身体意识。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对声势教学的了解较少,缺乏声势教学的经验,无法有效的解决学生的身体运动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声势教学的进行。再者,部分教师对身体表现的认知不足,将身体意识理解为生理层面,仅要求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位置,但忽视了身体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使身体在运动过程中难以保持较强的连贯性,表现动作与预期效果存在较大的偏差。
(二)学生缺少感知和把握节奏的能力
        在声势教学中,节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身体打击乐还是嗓音打击乐都离不开节奏的支撑,为增强音乐的震撼力与视听效果,应尽量做到节奏准确、音色饱满以及身体协调。在实际的声势教学中,许多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音色及动作,制约了声势学习的进行。通过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有助于保证节奏的准确性,但却不能提升对节奏的掌控能力,从身体打击乐训练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缺少感知和把握节奏的能力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尚未形成关于节奏的内心听觉,进而导致身体运动缺乏协调性,对节奏的把控不够精确。其次,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记忆能力与模仿能力,但在根据节奏进行身体运动时,却因为大脑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能力有限,导致身体动作并不协调,不能准确的将节奏表达。举例来说,在声势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音乐学系的关注度并不强,同时由于学生接触节奏训练的时间较短,在进行身体打击乐训练时很容易出现心手不一的情况,在教师发出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身体律动的命令后,学生的动作往往是对老师进行模仿,由于身体控制能力不足,导致身体动作协调性较差、较为僵硬。在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有效解决心手不一的情况,更好的把控节奏。
(三)学生自主进行声势学习的能力较差
        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学习能力较强,可以更好的进行声势学习,与此同时,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自主进行声势学习的效率较差。现如今的教学方式常为多对一,教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授课过程中无法做到照顾所有的学生。因此,在缺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小学生在声势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对自身的认知不足。

在声势训练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通过询问同伴、自主选择等方式解决问题,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效率及成功率较低,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盲目模仿的现象,这种盲目模仿的行为走入了学习的误区,对自身在声势学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了解不足,无法根据自身特点有效的进行声势训练。

二、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增强学生的身体表现意识
        为了有效推动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音乐教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深入学习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的理念,加强对声势教学相关理论及教学方式的学习,有效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身体表现意识。教师在声势教学中应推崇实践性、互动性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在传统音乐教学环境中建立的不良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音乐学系的热情,教师应坚持亲身示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耐心引导,使学生在声势教学中增强自信心,逐步树立起身体表现意识。对于声势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教师应深入了解,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若不加注意,很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错误引导。声势教学作为教学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在实现身体整体控制的基础上注重对具体身体的控制,使学生的身体运动具有较高的连贯性与一致性,逐渐掌握身体控制方式,增强身体的协调性与表现力。
(二)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感知和把握节奏的能力
        采取了先主后次、稳步推进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对于歌曲的节奏不能较好地进行声势表现时,利用声势教学的表现技巧,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特点,坚持激发学生们对声势表现的热情,不断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重难点的记忆,而且学生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充分培养了对声势学习方法的兴趣。为针对性的地增强学生感知和把握节奏的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应当加大节奏练习在声势教学中的比重,注重解决学生在联系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问题解决之后再开始下一阶段的教学。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先主后次、稳步推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节奏的特点,激发学生声势表现的热情以及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打下坚实的声势学习基础之后,可以加强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感以及运动感都不尽相同,教师在声势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声势训练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对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理论的完善,同时,合理的运用声势训练,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有助于音乐教室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秦娜. 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5).
[2] 王可洁. 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 000(003):133-133.
[3] 戴珂珂. 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读写算, 2019(29).
[4] 杨庆祝. 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速读(中旬), 2018, 000(004):217.
作者简介:李雅婕(1996-12),女,汉族,籍贯:山西省太原市,当前职务: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