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
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 2566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创造性教育是必然发展趋势,而应用该种教育也必然会让美术教学效果有所提升。从其名可知,该种教学以创新为核心,同时也能够促使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小学的美术知识中包含许多创造性内容,教师对学生开展创造性教育,也能更好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创造性的东西,这对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来说十分显著。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研究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创造性教育体现了教育方面的创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给予学生小学美术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然而,应用该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本身不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并能够立足学生角度,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活动。本文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实际应用,对教学工作具体落实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一、创造教育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目的
从本质上讲,小学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艺术情操的培养,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换一种角度来看,美术同样是艺术情感表达的方式,艺术学习具有表达自我情感的现实意义,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样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技巧,还要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将创造性教育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热情被最大程度激发出来,学习状况得到良好改善,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将自身情感融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美术创作展现自身内心的世界,实现了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美术教育中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实现自身思维的拓展,增强学习效果。而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哪些能力,应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拥有这样的能力。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不但无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增长,还会极大抑制学生的学习天赋和学习兴趣。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开放性的知识讲解
应试教育给我国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很大,美术教师们受应试教育影响,也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教学。学生们很难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创造性思维发展,学习兴趣也受到抑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创新教育理念刻不容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学术上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知识学习,从而保证教育效果。教师身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样也影响着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情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美术作品中包含的内在思想和美术知识,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感知创作因素和情感因素,让学生能够对每一个艺术作品有全新的认知和理解,在学习美术知识,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这一过程消除了以往教学存在的弊端,这也同时说明了,若想实现创新性教育,教师需要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利用问题引导
努力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精心设计教学课程,是每位美术教师都应做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讲台下也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思维的开发。良性互动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好的问题能更好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感悟。
恰当的提问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引发学生实现思维拓展,并根据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实现不断创新。思考过后,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也会随时增强,久而久之,便能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组织学生讨论
每一个美术作品所展现的思维模式都不同,作品中蕴藏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甚至还展示了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所以作品之间的差距极大。因此,教师在实施美术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身处小学时期的学生受年龄因素影响,他们很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内向的学生更甚。而运用创新性教育的美术教学,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敢于验证和合作,在学习美术知识,提升美术创作能力的同时,敢于表达自我,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和论证能力。
结语
总结全文内容可知,将创造性教育应用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根据相关内容进行探索,同时提出了改进方法,希望能为广大美术教育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简才金.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东西南北,2019(20):151.
[2]张舒怡.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美术教育的促进发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