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刍议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吴勇
[导读] 文言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吴勇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镇竹根初级中学 614800
        [摘要]:文言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文言文内容晦涩,语句和今日白话文上有些不同,不易读懂,但是学会文言文的文本解读,对于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境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笔者,将以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分析为研究课题,旨在深入分析文本解读重要性的前提下,在具体阐述文本解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文言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实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从而为增强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相应地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本解读;重要性;问题;策略

文言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汉语言魅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境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脱离实际、自身专业素质欠缺等方面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古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直接制约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笔者将以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文本解决分析为研究课题,旨在充分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初中文言文文本解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文本解读实效的具体策略,从而为激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实际效果、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积极地指导和借鉴。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使得其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于文言文情感把握不够准确,对于文言文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不够到位,这在客观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了学生对于传统汉语言文化的认识。对于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以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开展文言文文本解读是其培养学生汉语言学习浓厚兴趣、提升文言文教学实效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
        统观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笔者发现,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解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文言文的解读脱离生活实际。由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缺乏深厚的现实基础,因而,不仅从字面上对学生理解文言文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更对学生从深层次上学习传统汉语言、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的传统讲授式讲学模式,注重从字面上对文言文进行解读,忽视了对于文言文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化美感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实效。三是教师专业素质缺失。教师专业素质缺失导致其难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方法为指导开展文言文教学工作,从而难以以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提高初中文言文文本解读实效的具体策略
        (一)坚持以正确的文言文教学目标为导向,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语文教师应当将引导学生加深对文言词汇的理解、感知文言词汇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完善学生个性品质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渗透到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去,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古代人文精神的思考,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荣辱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意义的反思,帮助学生深化对理想、信念的认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骨髓、深入血脉。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范仲淹所著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先天下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字面含义,而且要在充分结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在充分理解文章创作背景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深化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在理解文言句子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那份“先忧后乐”的忧国忧民之爱国主义情怀,厚植爱国主义情感。
        (二)坚持以创新文言文解读方法为手段,切实提高文言文解读实效。
 语文教师应当以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为基础,以现代化多媒体教
学手段为支撑,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文言文解读方法,让学生通过生动化的教学方式全方位、深刻感知文言文的含义,了解文言文的创作背景,领会作者的创作初衷,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坚持以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为基础,就是要借助文章注解,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为载体,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查阅文言文字词,更好地理解字词的含义。坚持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支撑,就是要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通过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陋室铭》这篇文章时,不仅要运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逐字逐句进行讲授,更要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生动化再现已经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充分理解陋室不陋,体会陋室不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感知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情操。
        (三)坚持以释放文言文价值为关键,不断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步入初中阶段,学生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教师应当在拓展课堂教学深度、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上下功夫,从而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萌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时,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以及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另一方面,要以《出师表》为引子,激发学生对于《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并通过《三国演义》这一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式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正视历史、理解历史。
结束语:
        文本解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广大初中教师而言,正确认识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文言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文言文文本解读中存在的诸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脱离实际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明确文言文教学目标、创新文言文解读手段、释放文言文价值的前提下,积极致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提高文言文解读的实效性,不断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确保文言文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杨幸丹.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 金田, 2016, 000(005):267.
[2]王文斌. 巧设细节 营造活力 提高效率——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例谈[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