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馥 赵冰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80
摘要:《通信原理》课程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课程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要求,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专业课程中做有温度的国情思政。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积极推进“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利用好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两性一度镀“金课”。
关键词:两性一度;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混合
1 课堂教学的创新举措
重视课堂教学主阵地,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课程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1],积极推进“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1.1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实施课堂教学
以90分钟课程为例,创设555教学法。
(1)5分钟课前回顾。利用学习通-课堂活动-选人功能,随机提问同学对上一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回答情况奖励一定的分值。学生成为每节课程的首先发起人,由于是随机选取,学生会认真准备,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5分钟新课导入。问题导向、启发式思维,从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实例出发,抛出若干个问题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3)5分钟争优考。争优考意为在全对情况下,速度快者为优。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是学生梳理知识点的时间。通过学习通下发一道多选题(形式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考核点为本节课中高频次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学生需要关注教师的整堂课且集中注意力才能准确把握该知识点。教师可以借此来考察学生当节课的听课及学习效果。由于每节课都设有争优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除555教学法外,在课程主体部分,灵活运用课堂讨论、线上线下混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2 以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建设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潜能激发不够,未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理念[2]。改革举措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保持课程内容前沿性、增强教学互动性、提高学习结果探究性。具体举措如下:
1、配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资源。按照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教学大纲设计多媒体课件,并配以北邮、西电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上传至超星学习通,教学班级学生在开课后可自主下载学习,覆盖500人/学年。
2、建立高覆盖率的在线测试题库。题库内容考察1-5章、6-7章和10-11章的知识点,覆盖全书章节的69.2%,,覆盖500人/学年。
3、搭建随堂教学与自主学习平台新模式。与武汉易思达公司合作,开展随堂教学与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内容包括基础性内容20个和设计性内容8个,集中机房授课10学时,占总学时的20.8%。
1.3 重构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形成性评价占50%、期末考核占50%,杜绝学生考前突击即可通过考试的情况。形成性评价中课堂表现由签到、争优考和学习通互动三部分构成,占总评成绩的15%;课后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段段清测试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占总评成绩的15%;自主学习考察学生对所给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复杂工程的全周期、全流程环节问题。
1.4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团队与国内两家教学仪器设备厂商长期合作,通过3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专项实践条件与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利用企业开放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与武汉凌特公司合作,开辟“智能+教育”新途径,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以提供课程中信道、信源编码和差错控制编码三个章节的现网虚拟仿真,以开放实验室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周数为5周/学期,强度为6学时/周。
2课堂教学创新成效
《通信原理》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贯彻工程教育认证的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传授者变成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2.1 实现传统线下教学的“三个转变”
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教学模式从单向到双向转变[3]。
2.2 创新随堂自主学习新方式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够的问题。教师通过导学理清课程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平台在随堂教学的同时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并将在线学习延伸至课下,教学内容更加详实和丰满,增加了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2.3 按照OBE理念和实质等效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课程按照OBE理念和国际认证要求,在坚持和发扬学科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国家级精品课程《通信原理》为标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队伍、达成评价等各环节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3 课程教学创新所解决的教学“痛点”问题
1、课程教学过程停留在初级认知层面,没有针对高级认知的教学设计,即“高阶性”不足[4]。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初级应用,在高级认知方面缺乏足够的设计。应通过各种途径缩短授课部分的时间,更多地通过必要的研讨、辩论、上机实践、作业互评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明创造。
2、学生学习兴趣潜能激发不够,未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理念,即课程“创新性”不足。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保持课程内容前沿性、增强教学互动性、提高学习结果探究性。
3、课程存在突击学习混学分的情况,即“挑战度”不足。梳理内容主线、寻访学习路径,采用自主学习、线上学习等混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从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面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考核。
4课堂创新的推广应用
以《通信原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经验,在《信息论基础》和《移动通信》两门课程中创设“11531”教学法,即
1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习效果与反馈
1个导向:以工科需求为导向进行在线教学设计,重理论推演、重工程应用
5个维度:创设“需求-目标-任务-学习-运用”五维学习法
3位一体:建立“学习通平台-在线教学资源-腾讯课堂”三位一体的多端口虚拟学习社群
1条主线:课程思政主线贯穿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
与文科不同,理工科教学有着“重理论推演,重工程应用”的特点,尤其是通信工程专业,其涵盖面非常广。通信系统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知识的各个方面,加之系统更新换代快、技术更新快,在线教学必然受到极大的挑战。创设“需求-目标-任务-学习-运用”五维学习法,进行以效率为核心的学习结构设计。
对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除电子教材和课件外,还将超星学习通中优秀的在线课程以任务点方式分散到各单元教学模块中,增加专业课程在信息、管理、经济等领域中的成功实施案例,做有温度的课程思政,既体现产出导向理念,又实现线上教学的海量涵盖,摆脱传统线下教学中教材的束缚。
参考文献:
[1]李丹.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自适”课程群建设研究设计[J]. 2020年19期
[2]贺素霞, 乐丽琴, 蔡艳艳.基于新工科的“模拟电子技术”创新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4期
[3]李慧勤, 赵微微, 任莉君, 窦树梅. 关于培养大学生提高“新工科”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 2020年18期
[4]汪玲钟, 洪声, 陈客松, 何松柏. 面向新工科教育的“电子电路”课程MOOC资源建设[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年04期
项目:以认证夯实“双万”建设基石 构建主动实践型工程教育体系. 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SJGY2019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