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秦利平
[导读] 初中生的身心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秦利平
        海亮外国语学校,浙江绍兴 311800
        摘要:初中生的身心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在此时期缺乏自主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因此,加强道德和法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意义,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入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这样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绝非易事,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找准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德育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又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和实践,提出要不断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加强教育引导。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在初中德育与法治课教学模式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技能;三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思想观念。四是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提升[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初中德育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学中,教材中涉及到很多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的知识,这些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涵有很强的联系,因此可以充分地利用其中的内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德育与法治课程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其中所蕴涵的核心价值观念进行深入解读和认识,从而将诚信、友爱、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到教材中,从而更容易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渗透效果。
        比如,在《让规则守护校园》的教学中,这部分知识主要是有关校园纪律的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知识,其中的规则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遵纪守法等思想观念有很强的联系,这样教师就能有效地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的遵规守纪意识中,使他们能够真正意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严以律己不仅是维护和谐稳定校园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二)连接当下时政热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两部分的知识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重按教材内容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则可能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增加理解的困难。在这个时候,如果能摆脱教科书的束缚,有效地联系一些贴近初中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时事热点,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知识,那么,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时事热点时,就能受到良好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这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修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比如,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抓住一些时下的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在对时事热点问题认真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扞卫国家利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特朗普执政时期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影响”、“观看70周年阅兵的感想”、“当一个老人跌倒时,我们是否应该帮助他”、“遇到偷窃,该怎么办?”以研讨会、辩论会等形式开展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的热点时事新闻专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三)组织多元实践,落实核心价值观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确保渗透效果不会单一,局限于教材内容,更主要的是要有效调动多方面的资源,特别是要提高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要结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利实现课程教育目标。比如,在学雷锋日,教师可以结合纪念活动,在校园里组织垃圾清理、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在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纪念英雄、不忘历史的演讲比赛活动,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得到有效的熏陶,更使爱国精神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另外,还可以抓住母亲节、感恩节、父亲节等节日的机会,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自己动手制作感恩小礼物,从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等良好的道德修养。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将其融入中学德育和法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中,教师积极构建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的特色课程体系,促进核心价值元素的渗透和多元整合,以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司桂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
        [2]汪月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好家长,2019(13):76-76.
        [3]韦乂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
        [4]蒋巧妮.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考试周刊,2017 (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