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群建设现状分析研究报告 ——以和田地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黄轶、高荣、谢萍、赵国安
[导读] 本课题将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界定中等职业院校开展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的内涵,
        黄轶、高荣、谢萍、赵国安
        (新疆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疆  和田 848000)

        摘要:本课题将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界定中等职业院校开展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的内涵,立足于和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和田地区中等职业类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尝试通过学习国内外其他同类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优秀经验,结合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考虑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
关键字:和田地区;中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



一、和田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和田地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条件差,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8亩,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面对种种困难,和田地区抢抓机遇,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聚焦总目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把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全力推进,有力促进当地精准脱贫,把开发式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突出‘抓产业、促脱贫’,依托一大批扶贫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打造“十万、百万、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集群,特别是发展兔、鹅、鸭等特色畜禽养殖业。和田气候干燥少雨、牧草种植资源丰富,为发展“十万、百万、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提供了充足而优质的养殖饲料。同时加快推进纺织服装、电子装配、食品加工、鞋袜、假发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当地富余劳动力为从事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和田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用工保障。目前,和田地区产业发展也呈现出“基础提升、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融合发展”的典型特征,基本形成了“特色种养业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旅游物流等服务业突破发展”的良好格局,这是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模式,已成为和田地区脱贫的重要“动力”。但是要想通过产业实现脱贫,没有技术就无从谈起,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愈加凸显,扶贫要强化扶智扶志,为产业脱贫打牢了技术基础,在技术培训方面,围绕地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专业群建设,以解决我地区职业教育优势专业人才培育与主导产业的技术需求的对接。
二、和田地区中等职业类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内地省份对我地区的对口支援以及国家、自治区对我区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扶持,我地区职业教育也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和飞速发展的契机。经过调研发现,为改变传统专业建设模式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专业设置重复、资源分散而缺乏竞争力,就业质量不高和产业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的现状,我地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均开始了建设与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的探索与尝试。以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在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本着服务当地产业发展急需的宗旨,对接地区“十万、百万、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集群,结合本校优势专业,重点打造养殖专业群,将畜牧兽医和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两个专业作为重点建设的专业,力图探索出一种从产教融合源头切入,把学校的专业群建设和当地支柱产业进行对接,真正实现教育、文化、产业、企业全方面对接的职教扶贫模式。
        但是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各学校在专业群建设上仍然存在专业群运行管理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和机制的问题,且专业群内资源共享性不强,由于各校专业群建设时间都不长,因此普通存在群内各专业联系不够紧密,教师难以按照专业群的理念开展各项工作,实训基地、设备利用率低下,各种资源共享性不强,专业群的优势发挥不明显。
三、和田地区中等职业类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经过对和田地区中等职业类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的研究分析,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和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随意,盲目性强,雷同化现象严重。
        和田地区共有职业类院校13所,在专业设置方面盲目性较强,什么专业热增什么专业,几乎每所学校都开设有信息技术、烹饪、服装、汽修类专业,近几年很多学校都新增了电子商务、会计、家政服务等热门专业,导致各学校出现专业设置雷同化,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在专业设置方面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造成了各学校开设的专业门类新而不强,多而不精,只求规模不求质量的“大而全”现象。部分专业群设置与产业岗位契合度低,关联性不强,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2、专业划分不合理,科学性不够。
        专业群建设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方式,有利于资源有效利用而形成集群优势。但是很多学校在组建专业群时,缺乏有效论证,有时只是将一些不相关的专业组合到同一专业群里,没有真正理解专业和专业之间的联系,这样“拼凑”出来的专业群的成立缺乏科学理论依据和共享基础,阻碍了专业群建设发展。
3、专业群的运行与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机制    
        专业群的核心理念是资源共享,发挥集群优势,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可是在对和田地区中等职业类学校的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学校均建立了专业群,可是还没有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品牌效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专业群虽然建立了,可是专业群分属不同的系部,实训室也分属不同的专业和系部,各系部之间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导致了群内的各专业在课程资源、实训室、师资方面联系不够紧密,专业群内资源共享性不强,协同创新性不足,无法发挥出专业群的办学优势。
(二)专业群建设的对策研究
1、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聚焦和田地区“特色种养业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旅游物流等服务业突破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数字化经济,中等职业类学校要科学合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形成符合办学定位、精准对接产业、结构优化清晰的专业布局,逐步从规模化办学向高质量办学发展,从理论型专业向应用型专业转变,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2、设立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
        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和指导专业建设,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规范专业建设,推动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
3、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根据对岗位和岗位群的能力分析,设置课程,适当调整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支优秀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书目:
【1】许峰 张岩松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兼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教职成[2019]5号)
【3】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中国高教研究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