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英利
(广西来宾市第八中学 546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教育事业的创新改革,社会和相关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西方的思想潮流以及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逐渐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因此,除了在高中班级的教育工作融入心理学,还要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学,充分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适合学生的心理教育手段,提升高中班级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心理学;高中班级工作;策略探究
前言: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班级的管理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和班主任紧密相连,班主任的管理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会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心理发展的速度也快,但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社会经验以及阅历有所欠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没有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方向,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很多问题。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探索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探究解决办法,促进学生能够有效的发展和成长,促使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有序、高效进行。
一、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在现今的普通高中班级中,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以及不稳定性,多数学生过于高估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在学习过程中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时,非常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和心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过于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勇敢的和困难做斗争。因此,在高中的班级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融入心理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以及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勇于奋斗的个性;让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为自己设定长久的奋斗目标,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积极的情绪,促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顺利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高中生逐渐的要开始面向社会、融入社会,因此,高中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适应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运用适当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交往中要尽量避免误会和猜忌,逐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不断的相处和交流结识更多的朋友。
除此之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保持友好的态度,与同学、朋友之间友好和睦相处,不论做事还是交流要学会考虑对方的感受,尽量避免在对方的心理留下不好的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学生会以公平、客观的态度面对和处理,从而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缓解能力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和走向社会,很多学生在教师和家长过高的期望中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心理状态出现问题,尤其是抑郁症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在高中的班级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融入心理学,培养学生的缓解能力,帮助学生寻找宣泄情绪的方法,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以及一个积极的情绪,让学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时,勇敢的面对和解决,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冷静的分析和处理,促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深刻的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深度体验到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以轻松的情绪备战高考。因此,在高中的班级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中有效的融入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和成长,促进学生未来能够顺利发展。
四、培养学生承受能力
在每一次的高考结束后,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会考出自己理想的得分数,有的优秀学生考出的分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多学生一旦落榜,心情会非常低落,心理状态也开始产生变化,有的学生不想活了,有的学生开始绝食。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多数都是因为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当学生学习和生活不顺利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将心理学融入到班级的管理和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每次学生遇到挫折或者困难时,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能让学生勇敢的面对挫折,为学生将来走向成功奠定基础。在平时的考试中,若是有大部分的学生考试成绩非常好,那么下次试卷的难度就会增加,让学生在失败中总结原因,多次的失败经验能够促进学生逐渐走向成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以强化学生的适应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以及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处于一个平等的状态,是一种互相合作、帮助的关系,教师在班级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地位,将心理学融入到班级的管理、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要重视“操行评语”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要在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的基础上写出让学生感到尊重和亲切的语言,通过语言的形式向学生讲道理,引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悦诚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最真诚的语言、具有代表性的事实对学生进行评价,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独特的个人经历,让学生的健全人格得到有效培养,促使学生的发展更加顺利,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时代的发展进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高中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的融入心理学,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日常学习的状态,分析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针对性的探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发展,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体现出心理学对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性,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洁. 浅谈心理学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策略[J]. 情感读本,2019,(18):16.
[2]王晓宇. 积极心理学对藏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4):104.
[3]王佑奇. 浅谈教育心理学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启示[J]. 新课程(下),2017,(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