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谭潭
[导读] 加上去年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中青年开班式,
        谭潭    
        南昌大学    330013
        加上去年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中青年开班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一共发表了3次重要讲话,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几篇重要讲话一脉相承、前后贯通,登高望远、回溯党史,研判大势、前瞻未来,既是对年轻干部成长的关怀和指导,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学好讲话精神,就要前后对比学、递进深入学、融会贯通学,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全面掌握、系统领悟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活的思想和灵魂。
        在最近一次的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并且着重要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我的理解是,提高的“七种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最终都是服务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解决问题是“的”和“靶”,“七种能力”是“桥”和“船”。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解决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有什么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经常问一问自己“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坚持问题导向,实质上就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方法论传统和鲜明的方法论特征。
        及时发现问题,需要我们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我们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要往下看。正如毛主席说的:“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同样,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也永远不会真正懂得学生工作的事情,这是对待工作的根本态度问题。调查研究要往前看。也就是要找准调查研究方向,瞄准调查研究的的靶子,有目的性地、有方向性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减少盲目、提高效率,防止漫无目的,撒胡椒面,搞成那种“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调查研究要往深看。既要带着目的搞调研,也要敏锐察觉到调研过程中学生侧面反映的、工作质效暴露、无意有所耳闻的目的之外的各类问题,广泛联系、充分联想,帮助弥补平时坐在办公室掌握不到的角角落落。
        科学分析问题,需要我们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发现问题就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问题。

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会把握局部和全局、一般和特殊、现象和本质等范畴,在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中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学评估、精准施策,既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防止一人生病全家吃药,既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也防止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着力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狠抓落实能力。如果说发现和分析问题是基础能力,那么解决问题才是核心能力。解决问题要勇于改革攻坚。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生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比如思政课堂的继承与创新,学生党员的吸收与培养,心理健康的监测与疏导,网赌网贷的防范和警示……一些过去管用的办法现在不怎么好用了,一些过去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现在不怎么感冒了。对此,我们必须勇于担当、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工作的变革创新。解决问题要善于应急处突。近些年的学生工作实践经验表明,应急处突能力最能体现一名辅导员的综合能力。“为官避世平生耻”,面对学生的极端行为、工作的棘手难题、事业的急性危机,我们必须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不能做“老好人”“太平官”,不能“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更不能变成了“庙里的泥菩萨”,遇到矛盾惊慌失措,遇到斗争直打摆子。解决问题要依靠广大学生。学生是我们基层思政辅导员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一方面,我们开展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既重引导更重启发,既重唱戏更重搭台,积极调动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升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过好人生“拔节孕穗期”。另一方面,要当好为学为人的表率,注重用高尚的品德感化学生,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用过硬的能力感召学生,真正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解决问题要狠抓工作落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狠抓工作落实的大敌。必须从“官之初”就种下预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病毒的抗体,不能一边嘴上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口诛笔伐,一边行动上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跟风学样。一是要结合实际创新而不机械的落实。充分吃透上情,紧密联系下情,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率先而为,亲力亲为,真正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二是落实一定要经得起基于效果的评估检验。落实的生命在于效果。一切工作落实,都要用学生受不受益、满不满意、顺不顺义来衡量,否则只能是打折扣、搞变通的虚假落实、无效落实。
        最后说一说提高政治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得其大者才能兼其小,一名学生工作的基层教师,一名高校思政辅导员,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伟大理想的坚定信仰,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没有对实现中为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坚定信心,是不可能肩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大责任的。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提高政治能力的重大意义,崇尚党的理想,树牢“四个自信”,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必须提高政治上的洞察力、判断力,在事关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必须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敢于担当,起而行之,先之劳之,不断锤炼政治品格,提升政治素养,经受政治锻炼,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作者简介:谭潭 ,1991年,女,汉族,江西进贤人,文学硕士,助教,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