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霞
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 255000
摘要:朗读一直都被认为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从理念教材设计上便能看出。但我们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度却不是很高,甚至有时会占用大量的朗读教学时间来完成其它教学任务。随着对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实施,大家开始逐渐关注起朗读教学来,并尝试研究和分析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改变当前朗读教学的现状。下面本文将对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低段;朗读教学;现状及策略
一、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解析
(一)重视度不够
与英语教学一样,听、说、读、写也是语文教学的四个组成部分,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针的引领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指导思想,特别是对汉语言文字特点方面的关注。但相比听、说、写,读一直都不太受大家重视,虽然新课标对朗读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要求,并给出了详细规划,但老师在具体实施时并未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而另一方面,虽然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学习时也表现的十分活跃,但这种高涨的热情却只能停留在表面,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终究无法渗透进精神与思想层面,自然也就缺乏对朗读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感悟。
(二)缺少有效的指导方法
因重视度不够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正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指导方法的缺乏就是最明显的一种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老师会按照新课标的内容与目标对学生朗读进行细致和规范的指导,比如有些老师嫌学生朗读时缺乏感情,于是便反复强调朗读要求感情,至于怎样才算有感情的朗读,如何去有感情的去朗读,并没有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学生便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努力的去读。还有些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过于抽象化和形式化,比如:“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段文字的美。”至于哪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去感受美和理解美,进而读出美,老师却并没有给出具体提示和对其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
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老师都无法不假思索地给出具体答案。由于朗读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得过于随意,他们所能记住的仅仅是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过于程式化的说法。新课标给朗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是一个总纲,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策略。朗读教学和其它内容的教学一样,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有很大概率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阶段性教学目标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教学随意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朗读的态度,并使他们获得了更多不好的体验。
(四)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没能对朗读教学进行过多、过深、过细的思考,导致了老师们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齐读是当前绝大多数老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且也是不少老师所采用的唯一一种教学方式。作为众多朗读教学方式中的一种,齐读有它的好处和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它只适用于对课文进行初读,更多只会停留在朗读的表象层。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理解、感受和体会课文内容与情感,我们需要借助更多、更有效的朗读方法对学生进行更细致的指导,特别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专门性指导。但遗憾的是,眼下朗读教学,除了齐读,就只剩下“点名读”了。
(五)缺乏科学的评价手段
评价是朗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评价可以从学生朗读的语气、对重点词汇和特殊词语的把握、情感的流露、朗读流畅性等方面来进行,它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考察。新课标对朗读教学的评价环节也做出了明确指示,但从当前教学情况看,老师们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多样化评价手段。
二、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基本功训练
1.读字
有效提升朗读效果的重要前提是做好基本功训练。首先要保证读得对;然后要求读得准;最后要求读得响亮。比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鹿角与鹿腿》中的“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这句,里面的“地”应该读成“di”,而不是“de”;再比如《海底世界》中的“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这句,“啾”读成“jiu”,而不是“qiu”。
2.读句
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是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读句训练时需要注意的四方面问题。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比较主张在读句训练中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并鼓励他们自己总结读句的经验,比如停连有哪些方式、语气和节奏有哪些朗读类型等,而不是先把所有类型和方式都给出,然后让学生了解每一项内容和概念。
3.读章
在朗读基本功训练中,读章是最能培养学生朗读情感的,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按照的一定的顺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读章训练,从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进而让他们去领会课文的主题,然后逐渐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有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和详细的过程指导,学生就不用去纠结到底该怎样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
(二)朗读教学方针的全方位制定
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制定好具体且明确的阶段性朗读目标,目标要紧密围绕新课标来制定,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实际学情。其次拟定好周密的朗读教学计划,在时间上,我们实施从周计划到月计划,从学期计划到学年计划;在朗读内容上,我们实施从单篇课文到整个单元的朗读计划。然后在朗读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老师在给学生做出具体指导时,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外,还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从而保证指导的有效性。在评价体系创建方面,我们不仅要做到有检查、有评议,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再考核,特别是要针对他们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进行考核,这样他们才能印象深刻,进而使自己薄弱的地方得到提高。
(三)基于不同文本体裁的朗读教学
记叙文、散文、古诗词、神话,是小学中低段教材中较为常见的几种体彩。对于记叙文,我们应将重点放在人物对话过程和对人物和事物的细节刻画上,要求学生去关注细节部分的描写,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技巧凸显人物特征;对于散文,老师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学会寻找并把握好贯穿文章始末的主线,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自然就能融入进自己的情感,进而领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古诗词,由于中低段学生对这种体裁的课文并不熟悉,所以很难绘声绘色地去进行朗读,因此我们需要从解释词义的角度出发,先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含义,然后针对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细致讲解,只有当学生完全明白诗词含义后,他们才能凭借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去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对于神话事故,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可能更受学生喜爱,充分去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是朗读该体裁课文的有效办法,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更容易一步步走进故事中,从而将自己所获得的感受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
结束语:
朗读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从新课标给出的具体要求中便能看出。关于朗读教学,我们目前还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并尝试将其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联系在一起。文本所提出的一些教学策略是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出的教学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黄婉玲.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9(05):28.
[2]陈晓兰.读出汉语言的滋味——浅谈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03):53-55.
[3]阙旭凌. 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赵怡静. 小学低年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