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昆明市官渡区幼儿园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在幼儿园里,幼儿活动范围和活动领域不断宽泛,对新鲜事物越来越好奇和敏感。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主要是用游戏进行的。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知识缺乏,又没有意识和能力来保护自己,其身心的稚嫩性让他们更需要适时地帮助和指导。此外,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级安全管理实践有利于给幼儿营造一个成长的宽松环境,让他们自由发展;有利于他们健全的人格品质的健全,有利于让他们童年时光就生活在快乐之中有自由发展的权利,有利于幼儿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在身心发展中获取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班级安全;管理思考
前言
刚步入幼儿园的孩子,对任何事件、事物都会出现强烈的好奇感与陌生感。而幼儿教师在进行新知讲解时,也常以游戏方式为核心进行工作开展。因幼儿年龄过小,未有独立的思想意识。此时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相关知识讲解时,需细致耐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设置与幼儿发展水平相符合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思想不被拘束可尽情体会感悟。这样不仅可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构建,还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园班级游戏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幼儿游戏活动,管理制度不够全面
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时,由于教师创设的游戏管理制度在安全方面涉及内容较少,使得在管理工作开展时会存在不安全因素。例如,在幼儿参与游戏过程中,幼儿会因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到兴奋,这时稍有不注意就会发生磕碰的情况。因此,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就需对这些细节,合理安排人员进行检查。且在游戏过程中安排教师看管,及时提醒幼儿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后做好相对应的准备工作后,教师还需要提前向幼儿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普及,并为幼儿做出正确的示范。如教师设置的管理制度不够全面严谨,会使得幼儿游戏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幼儿游戏活动,缺乏保护自身安全常识
幼儿阶段的孩子,拥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在教师进行一切室内安全知识讲解时,也常会将游戏活动设置在室外进行。在室外进行游戏活动自然会有许多不定的因素出现,而想针对性解决此类情况的出现。需要幼儿拥有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然而此年龄段的幼儿意识行为还不成熟,并对安全的含义理解也不够透彻。当遇到危险情况时,也不懂如何避让或化解。因此,这一情况也是现阶段游戏背景下安全管理制度应进行改革的重要因素。
二、幼儿园班级游戏安全管理思考策略
(一)提高老师的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除了幼儿园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以及其他职工协助老师进行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老师。老师应该定期参加安全教育的课程,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学前教育不比其他教育,更难管理,存在的安全问题更多,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才能保障学生的安全。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断对孩子灌输安全和危险的意识,自己也应该时刻保持着安全意识。在教学前就应该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且知道如何去避免。一个充满安全意识的老师,在教育孩子时,才能时刻关注到安全,保护孩子的安全。
(二)选择安全的游戏
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加投入到课程的学习。所以老师在选择游戏类型的时候,应该结合小孩子的特点,选择安全的游戏,那些需要孩子大量运动或者频繁移动的游戏应该尽量避免。游戏只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而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小孩子本来对危险就不能清楚认知,他们更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一个好的课堂游戏,应该是轻松快乐和安全的,能动手更能动脑,如何选择合适的游戏,需要老师丰富的经验和实践,根据实际生活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来选择最好的游戏,完成自己的教学。在老师已经提高了安全意识的前提下,一个合适且安全的游戏,不仅能保护孩子的安全,还能让教学顺利进行,让游戏为教学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安全教育
小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不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也没有安全意识,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应该把安全教育也融入教学中。如定期的安全教育课,安全演示活动等等,告诉孩子哪些地方比较危险,哪些动作可能会造成危险,哪些东西可能会带来危险......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安全意识,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自己明白危险的存在,更能避免危险的发生。安全教育活动也应该邀请学生的父母参加,比如说亲子活动时安排安全教育课程,让家长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孩子养成安全意识,家长和学校的完美配合,能让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虽然日常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安全教育,但是做游戏前,老师还是应该提前讲解游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情,哪些行为和哪些地方应该注意,从而能最大限度避免孩子在游戏中发生安全问题。
(四)遵守制度,牢记安全行为规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班级安全管理制度,可将任务合理分配给教师与家长,将二者力量进行结合促进幼儿牢记安全知识。第一点,班主任教师需要明确自己在安全管理工作的位置,并对自身责任与义务进行理解。而学科教师也要在安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好辅助,并与班主任及时沟通交流。对幼儿园班级游戏化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要不断与新课改提出的理念与目标进行接轨。此时,班级还需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安全培训课程,并以班级为核心提升安全行为规范的认识,以理念熏陶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牢记安全知识。第二点,幼儿园可通过校园公告展示栏、班内黑板、网络沟通平台等相关资源,向家长传递幼儿园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及管理要求,并且班主任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和谐共同发展的方式来提升幼儿对安全行为认知的理解。
(五)精心组织,确保幼儿游戏安全
在幼儿园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活动安全性是重点任务也是核心根本。因此,在游戏活动开始前、参与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教师需先对游戏活动所需要用到的辅助游戏工具进行检查,是否对幼儿存在安全隐患。并提前对辅助工具的应用方法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了解,还需对游戏环节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方案设置。当教师准备工作做好后,还需对幼儿着装及身体状况进行及时的检查,是否可参与本次游戏活动。如遇到问题或特殊情况,可及时根据紧急应对方案进行解决。虽然,教师已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也需时刻关注幼儿,要避免幼儿不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的情况出现。并对遵守规则制度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待活动结束后教师在进行安全知识的教学总结来巩固加深幼儿印象。
(六)组织培训,提升教师安全素养
要想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与开展,教师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学校应当为教师定期报名参加安全教育相关的培训,针对教师安全素养方面进行提高。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存在很多不同,因幼儿年龄过小对安全意识理解不够明确,出现安全问题的情况相比其他教育就会更多。所以,教师需对安全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只有这样才能为参与游戏活动的幼儿提供安全保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需不断引导幼儿对安全重要性进行理解,可利用课堂休息时间以知识小论坛的形式为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并且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时刻谨记自身安全的重要意义。因此,提升教师安全综合水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在为高效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幼儿进行安全相关知识讲解时,以游戏化的方式为教学手段。不仅为幼儿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还可对幼儿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会很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将课程游戏化教学理念进行贯彻落实,并完成幼儿班级安全管理任务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轶欣.浅析公办幼儿园安全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J].经营管理者,2020(05):94-95.
[2]曲艺伟.幼儿园安全管理优化研究[J].农家参谋,2020(06):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