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苗晶晶
[导读]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在其著作《幼儿园的课程》一书中就提到“幼儿园的课程就是为3-6岁的孩子所能够做并且喜欢做的经验的准备
        苗晶晶
        河南省三门峡市幼儿园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在其著作《幼儿园的课程》一书中就提到“幼儿园的课程就是为3-6岁的孩子所能够做并且喜欢做的经验的准备”。而3-6岁的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游戏,这就意味着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既要从孩子们的经验、生活出发,又要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这便意味着课程游戏化。
关键词:幼儿语言活动;课程游戏化;实施路径;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各个阶段的教学方面高度重视,尤其是关于幼儿阶段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当前的幼儿教学及其发展当中,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幼儿社会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进行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同时,幼儿不仅可以感受到游玩中的乐趣,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认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地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语言活动游戏化的必要性
        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幼儿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幼儿开展语言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还对其终身发展意义深远。幼儿期作为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说明这一阶段幼儿语言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并且幼儿获得的语言习惯也最容易长期保持下去的。这意味着幼儿园的课程要密切关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一文件中告诉我们,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就是创设一个能够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且能够获得积极回应的环境。这一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遵循,幼儿好动爱玩,因此需要玩儿中学。同时,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通过体验操作获得直接经验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而这种体验操作的最佳方式就是运用游戏形式。这都要求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要和游戏相结合,这样才能为孩子们搭建有意思的学习平台,更好促进孩子们语言能力的飞速提升。
二、开展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措施
        (一)结合语言内容,合理设计游戏活动
        语言课程游戏化的本质是语言知识学习,形式是游戏活动。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活动多种多样,幼儿基本上都会被很轻易地引入其中。但是这个阶段的幼儿对学习活动缺乏足够的认知,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可能导致幼儿注意力全被游戏活动吸引,而无暇于知识理解和学习的结果。基于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来灵活安排各种游戏活动,确保幼儿能够通过游戏来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超市购物的语言交际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扮演成导购员、收银员、顾客等不同的身份。这样,幼儿就可以借助生活经验,思考不同职业的人应该具有的行为动作和语言表达,进而充分参与到角色表演之中,在体会到游戏学习乐趣的同时,实现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训练。又比如,在儿歌《花开歌》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找朋友”的游戏方式,当儿歌中每出现一种花朵时,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寻找出对应的花朵图片,并再次重复对应的歌词语言,进而实现良好的语言学习结果。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游戏的组织形式,保证幼儿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良好的知识学习。
        (二)在和谐自主性方面
        在幼儿教学方面,诸多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方面高度重视,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自身具备的诸多特征对实际的幼儿教育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自主性与和谐性方面更是如此。在实际允许的时间范围之内,幼儿教师通过将日常语言教学趋于游戏化,不仅可以使得幼儿在游戏中自己解决一些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而且这将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将逐步地形成较为和谐的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环境,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落实环境创设,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环境作为一种隐形的教学资源,在和幼儿的互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幼儿直观、感性,在具体的实物支持下,能够满足视觉、听觉的综合感官感受,才能提高幼儿的代入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实现良好的兴趣激发,充分挖掘学习潜能。而且语言知识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幼儿更是需要具体的情境氛围,来理解和感知语言的内涵,进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可见,幼儿参与到游戏化教学当中,不仅需要游戏形式的吸引,更要有具体的环境保障。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游戏教学设计,认真进行环境的创设,为游戏教学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活动总结,不断优化游戏方案
        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的游戏教学方案,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实际情况包含众多的影响因素,而且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变化性,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和仔细分析,才能对相关的影响因素产生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才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基于此,在语言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活动总结,分析其中的优势和不足,探究幼儿的参与情况和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而不断优化游戏方案,全面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同样在学习超市购物的语言交际知识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参与表现,可以发现角色扮演对幼儿兴趣的吸引效果明显,但是具体的环境创设中,针对造成“争抢”现象的预估不足。如此一来,下次可以适当扩大超市环境的空间创设,也可以提前进行规则秩序的强调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有,教师也可以征求幼儿的意见,使活动设计更加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
        (五)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多数幼儿教师在组织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这虽能在一某种程度上促进语言能力建设,但严重影响儿童人格的创造和发展。新时期教师必须注重激励青年积极参与教材,改变传统课堂对儿童的被动态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其语言培训活动中纳入简单的游戏,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励儿童的活动。例如,教师在文本教程中可以用手势说明单词,但请注意,所选的单词应该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单词,以实现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使儿童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目标。此外,教师在组织语言游戏时,必须观察儿童的学习反应,不断根据儿童的反应调整学习活动,使课程更加理性和科学,使学习活动更好地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在游戏开发和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有空间发挥想象力,积极探索语言技能。主动学习游戏中的语言技能,不仅能使孩子提高认知能力,还能发展语言能力。此外,教师在组织游戏学习活动时,应注意不要玩太多游戏活动,也不要影响正常学习,而是要主动解决游戏语言学习方面的问题,并确保学习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在我国幼儿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依据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特征并根据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求,设计出与之相符的活动游戏,充分认识到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使得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享受到快乐,这不仅可以对幼儿身心健康方面产生有利的影响,而且有利于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屠焱.幼儿语言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路径探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85+84.
[2]张美珠.幼儿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0(32):77-78.
[3]焦俊红.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策略探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4]任丽娟.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1):136.
[5]黄茂艳.幼儿园语言活动游戏化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2018(28):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