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瑜红
福建省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
以往,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存在一些“习以为常”的误区。在内容的选择上重技巧学习,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忽略艺术本体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运用上忽略幼儿内在的体验。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实施。我们重新审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开始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下面,我将以大班歌唱活动《买菜》这个教学案例为载体,对幼儿园的歌唱教学的设计谈几点体会。
一、分析教材,科学定位活动目标
《指南》将艺术领域的目标定位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因此,我们将幼儿园的歌唱活动目标定位在引导幼儿运用嗓音探索歌唱,感受并体验歌曲的旋律,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意境,感受音乐的美,发展倾听和表征的技能。《买菜》是一首旋律重复,欢快的2拍子歌曲。是一首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深受幼儿的喜欢。歌曲《买菜》中很多菜名连在一起,幼儿容易混淆,不易掌握歌曲节奏,而且又有唱又有诵。反复分析研究教材之后,找出活动重难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从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出发,制定了科学的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欢快旋律,能随音乐有节奏地说唱。
(2)能用自己喜欢的菜名替换歌曲中的菜名。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二、直接体验,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她们在音乐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惟有自身的参与和亲身的经历,才能使幼儿真正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因此,不给与幼儿感受与体验的机会,幼儿是不能很好的感受乐曲,理解歌词内容的。
直接体验是幼儿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所获得的体验,体验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幼儿参与的程度。开展歌唱活动《买菜》前,组织开展“菜市场”的角色游戏,让幼儿对常见的蔬菜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有初步的认识,丰富幼儿的前经验。还要求幼儿周末跟随家长到菜市场买菜,并帮助家长把菜提回家,幼儿直接参与买菜,就自然知道了许多菜名,也体验了“拿也拿不动”的歌词含义。从而为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做好了铺垫。这些直接体验活动使幼儿原有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清晰、稳定、概括。为进一步感受体验乐曲做好了准备。
三、快乐游戏,欣赏与感受乐曲
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流传,教师要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引导幼儿主动欣赏和感受乐曲,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将这些“游戏形式”转变为能够让幼儿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游戏状态”。
1.难点前置,游戏突破
《买菜》这首歌虽然充满趣味性,但歌词设计的蔬菜名称比较多,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是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开始,教师以说唱菜名的形式激趣导入,“今天我从菜市场买来了一些蔬菜,请你们认真听听,我买了些什么菜。”幼儿通过模仿学习,很快报上菜名。教师将活动的难点前置,让幼儿对说唱这一形式有初步的感知。再出示节奏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速度快慢,练习与歌词匹配。
萝卜、黄瓜、西红 柿 ×× ×× | ×× × |
蚕豆、毛豆、小豌 豆 ×× ×× | ×× × |
最后运用拍手游戏一一突破。
师:什么园溜溜呀?——幼:鸡蛋园溜溜呀
师:什么绿油油呀?——幼:青菜绿油油呀
师:什么咯咯叫呀?——幼:母鸡咯咯叫呀
师:什么水中游呀?——幼:鱼儿水中游呀
幼儿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再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由于形象、生动、贴切孩子们学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 较好。
2.图谱运用,游戏感受
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富有直观形象特点的图谱,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而图谱在歌唱活动中运用,正是通过直观、可感的形象刺激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作品,从而促进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表现。 提高幼儿参与兴趣。
教师为《买菜》设计了八张图谱。图谱采用民间传统游戏“点兵点将”分布呈现。被点中的幼儿自选一张图谱翻开,然后按节奏报出菜名。这种不确定结果的游戏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对游戏的渴望和对幸运儿是谁的好奇,还可以培养幼儿自我觉错及时纠错的习惯和能力。每玩一次游戏,幼儿就聆听感受一次乐曲,5至6遍游戏之后,音乐对幼儿来说已经耳熟能详了。等图谱全部呈现,大部分幼儿主动开始跟唱了。幼儿已经能够教完整地享受这首歌曲所带来的审美感动了。学习目标也在游戏中水到渠成他的实现了。
3.合作演唱,寓教于乐
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多种形式的合唱方式,才能使教学生动有效。当幼儿学会整首歌曲后,将幼儿分成两组尝试合作接唱歌曲的中间部分。第一组:鸡蛋圆溜溜呀,第二组:青菜绿油油呀;第一组:母鸡咯咯叫呀,第二组:鱼儿蹦蹦跳呀。在接唱过程中,幼儿不仅要看老师的手势提醒,还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演唱。这样即可防止持续演唱导致的声带疲劳,又能体验到合作演唱带来的快乐。接唱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师幼互动接唱,可以生生互动接唱,还可以男生女生接唱。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方式,也可以同时并用几种,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游戏化的学习会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更为投入、专注、学习效率也更高。
四、营造氛围,支持个性化表现
音乐活动是发挥幼儿创造潜能的最佳载体之一,教师应营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幼儿不拘一格地进行创意表现。当幼儿逐渐脱离图谱学会歌曲后,作为教师,我们总试图在幼儿成功地迈上一个阶梯后,要求他们再往更高一个阶梯前进,在幼儿获得小小的成功时,希望他们朝着更大的成功进发。于是,教师营造氛围,鼓励幼儿尝试替换菜名仿编歌曲,支持幼儿个性化的表现。话音刚落,孩子们顿时兴奋起来,自由结伴提着菜篮去“菜市场”买菜。买好后思考:用什么菜替换说唱部分的菜名。孩子们把买来的菜仿编到歌中,菜名五花八门。
有的是:辣椒 大蒜 马铃 薯 ×× ×× | ×× × |
香菇 红菇 金针 菇 ×× ×× | ×× × |
有的是:洋葱 茄子 红萝 卜 ×× ×× | ×× × |
白菜 花菜 空心 菜 ×× ×× | ×× × |
孩子们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演唱自己仿编的歌曲。幼儿从中享受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自我表现的需要,它带给幼儿的将是成长中的勇气与自信。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一个可以自由充分去想象和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来说,“过程”比“结果”更感兴趣。因为过程能给幼儿带来无比的满足,使剩余精力得到释放。
幼儿园的歌唱活动应尝试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美、行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的主人。
参考资料
[1]林媛媛. 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的成果与走向[J]. 幼儿教育2013(04):8-9
[2]沈颖洁.《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再思考[J]. 幼儿教育2013(06):20-21
[3]许卓娅..我学习 我成长 我快乐[J] 幼儿教育2013(0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