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梁逸凡
[导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关键内容
        梁逸凡   
        安徽省合肥市梦园小学文曲路学校   230088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关键内容,教师正确开展该项教育工作,能够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但是在实际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期间,小学生自身缺乏语文阅读兴趣、缺乏预习意识等问题比较显著,需要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基于此,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文阅读
引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注重文本的延伸拓展,丰富学生知识面。第二,注重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创新优化,趣味教学。第三,一切从学生出发,因材施教。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语文阅读兴趣
        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的过程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大,对课本阅读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会主观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管制过于严格,在语文阅读课堂上不仅要遵守课堂规矩,同时还要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在这些多种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就会失去语文学习兴趣,在实际学习期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语文阅读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学生兴趣不足
        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不竭动力。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才会更加专注和积极地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然而,当前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着较强的应试教育特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和机械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极大地消减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影响其阅读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解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问题的重要对策
        (一)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都偏重于对文章进行示范阅读,并让学生也在此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背诵,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难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而其教学效果往往不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就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其需要在完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对文章进行朗读,以便学生深刻地体会与感知文章的思想情感,并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展开自主阅读,借助这种方式既可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效率的提升,也提高了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以杜甫的文章《江畔独步寻花》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有关诗人杜甫的创作风格及其背景,然后再结合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以便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感知诗人的情感,这样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强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引入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众多教育实践证明,语文教师若想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单纯依靠教材内容是不行的。虽然语文教材蕴含着诸多经典文章,但是毕竟数目和种类有限。故此,从学生发展角度而言,教师应当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入。首先,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这样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而且也能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在课文教学的同时,引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与时间”等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对鲁迅本人及其写作风格的认知。其次,教师可依据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规律、阅读实情以及阅读兴趣等特点,精选课外读物并开展指导性的课外阅读,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最后,教师可举办课外阅读竞赛,以活动为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三)多媒体走进中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课改的强烈号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创新日常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的展开更加便捷和高效。小学语文教师也要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在中高年级的阅读课堂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吸引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在学习课文《观潮》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导入部分,在课堂之初就抓住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在正式开始课文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先观看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的视频,然后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看完这个视频后有什么样的感悟。”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小学生认真观看,在学生有:“看完这个视频,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奥妙,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等回答后,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小学生回归教材,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时间熟悉课文内容,可以说:“相信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观潮》,现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试着对课文结构进行分段,概述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的阅读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文结构进行划分和总结,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总结能力。有的小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这篇课文可以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来对课文进行划分。”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对课文的段落按照这三个部分进行划分。在具体的段落划分时,不同的学生可能划分的结果不一样,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引导小学生创新思考,从阅读内容去分析,怎么样划分课文段落更加恰当、更合理,而不是让答案变得唯一。
        (四)开展阅读竞赛,激发学生间的竞争意识
        小学生年纪较小,活泼好动,喜欢与他人对比,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如果得到合理利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阅读竞赛,激发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围绕《将相和》这篇阅读文章,整合文章中人物的对话,将文章中的字、词、句等细节合理搭配,组合成一个个阅读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阅读完成答题,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设立排名。这样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名次,就必须要自主进行阅读学习,不仅能够进一步阅读理解《将相和》中的人文素养,还提高了自我的学习素养。此外,还可以“化静为动”,利用小学生群体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将故事性的阅读文本,转化为表演性的课堂阅读活动。在《将相和》阅读中,老师除了引导学生们展开阅读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表演,以小组为单位,将文本中的故事情节演绎出来。
结束语
        总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当正视阅读教学的既有问题,秉持生本理念,借助新课改之风,不断扩展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创设趣味性与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章卡.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9(50):69-70.
[2]董方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2019(12):54.
[3]高明清.如何提升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探析[J].科幻画报,2019(12):163.
[4]陆梅.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中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2):24.
[5]魏学芳.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上),2019(1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