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姚秀丽
[导读]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
        姚秀丽
        讷河市学田镇中心学校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等全新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并鲜明的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当中。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因材施教的作用
        1、因材施教的定义是: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这个词语出自清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别类分门;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遗传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的研究结果都指出,人的资质千差万别,这是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造成的。人先天的资质形成与遗传基因有密切的关系,人的有些方面与生俱来,这种天赋就决定他能在某些方面能有所成就。如有人天生对色彩敏感,有人天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强,有人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有人天生擅长于计算,有人天生运动运动技能强大等,此外,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使人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行为习惯,情感表达,审美观、价值观和生活观念等,这就是后天形成的材,可见人先天的天赋和后天的材,这两项本身就千差万别,所以由其构成的人的资质也就千差万别,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学生群体,我们的教学显然不能整体划一,简单机械,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2、“因材施教”是“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思想落实的重要措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成才。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理想以及愿望,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尽量满足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挥教育“关照和促进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功能。
        3、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实施因材施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这种繁杂的社会分工,必然需要有不同特长的人来完成。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应用到今天是非常贴切的。现在的教育不再像封建时期那样只学习四书五经了。要培养出这些不同特长的人,我们必须“因材施教”。
        4、因材施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素质教育。其核心是提高民族素质,也就是要极大地、最有效地使人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和发展,使人在人格、道德、智力、身体等各方面健康发展,成为符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适应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高素质的人。可是人的素质不是可以“硬”造出来的,而是在先天具有的资质和后天自然、半自然中形成的材的基础上,由教育者去开发、引导、培养或孵化出来的。即教育是生长生成而不是制造或铸造,就是说教育应使受教育者能够充分地自由地生长发展。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与教育的实质完成吻合,和“因材施教”根据人的资质进行相应的教育也是统一的。
        二、因材施教的方法与策略。
        “因材施教”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来实施呢?下面就从备课、上课、作业管理各个环节进行阐述。
        1、备课既要钻研教材,更要了解学生。要依据上、中、下各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确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诸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努力做到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有机结合。在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了解并分析各种程度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知识和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安排相应的教学步骤:可读可议,可讲可练;或重点讲解,或放手自学;或班级授课或分组教学亦或个别点拨。从整体的角度对每个教学环节作精心的设计和周密的安排,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所在。
        2、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因材施教需要对学习的主体进行客观的分析与了解。对于程度差的学生,应以一般性的记忆和理解水平为训练项目,对于程度好的学生,除了一般性的项目之外,还可相机进行难度较大的项目的训练。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有坡度、有梯度,要通过课堂提问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辟通往教学目标的多种途径。
        3、作业训练是知识巩固、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同样应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要难易有别,呈现梯度,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深化题,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接受能力。批改作业的要求应是因人而异的。扩词,数量上要有区别;抄词,程度差的,只要求写正确,程度好的可以要求分类抄写;复述课文时,程度差的,只要内容差不多即可;程度好的,可以要求自己组织语言生动复述。课外阅读要每天有十五分钟的时间,程度差一点的,一定要多鼓励;程度好的,可以要求读一些经典诗词或名著。
        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做为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努力实践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才能使学生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就是我对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的一些拙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