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园园
浙江省诸暨市西湖小学 311800
摘要: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质是让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进行思考和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教学。因此,教师是深度教学中的关键,学生是深度学习中的主体。教师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想和数学逻辑思维。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由深度教学引发深度学习探究为主要内容展开。
关键字: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深度学习
引言:
深度思考是立足于深度教学的基础上,而深度教学以深度学习为目的开展。两者虽然主体不同,但是属于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因此,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发展规律,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从中可以看出,深度学习课堂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展开。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使得学生学习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的主体
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时,始终将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非常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长时间如此,会使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一旦变换题型,就会出现手足无措,找不到解题思路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并不符合深度学习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
小学数学中蕴含着很多抽象化的内容,虽然设计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涉及到的都是新的知识内容,因缺乏经验,所以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解。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书本上的内容,会使学生的思维固定化,没有知识迁移和知识拓展的意识。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模式,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深度教学法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深度教学法的含义,可以先理解浅层教学的含义。所谓的浅层教学就是学习书本上的概念,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学习行为。而深层教学的含义是指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本质进入深度的学习和探究,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进而形成数学思维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内容来看,深度教学是较为细致的教学,从数学符号、概念含义和本质、知识点的规律等进行把控,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把握了数学整体的结构。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能力有限,如果只依靠学生自身不容易达到深度学习这一目标。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的挖掘数学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这对数学教师来说并不轻松,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总结了几点实施策略,给予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深度教学引发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发展规律,凸显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只有激发出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的实现深度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能够深入到教师建立的情境当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让学生主动的学习,主动的探究和思考,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六年级课本中《分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到学习中。并引入本章节的重要内容“分数与整数相乘”,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入深度的探究。
教师:“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分数的加减法,首先我们先来看这一个问题,小明一共有5个苹果,给了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小明又自己拿走了一个,那么请问拿走的苹果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A:“++=”
教师:“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在以前学过整数乘整数,那么是否也能运用到分数当中呢?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乘法来解决”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陷入了思考,结合以往学习的整数乘整数的概念,尝试着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方式解决问题,很快学生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由情境教学法进行引入,使得结合以往的知识内容,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学习,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存在的逻辑思维,不仅能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在之后学习“分数的除法”这一课程内容时,也会更为轻松。
(二)整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整体的理解和掌握,用广阔的眼光看待数学教学,这也是深度学习中多维整合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汇总,要将不同的知识内容灵活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还能为学生在知识的迁移、应用以及拓展等方面提供支持。
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其本质的含义进行理解,明白所谓的“分数”,是由“分物”再到“分数”,一个完成的物体,经过平均的划分形成了“分物”,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意义是平均分出来的数。比如将“1”平均分成两份就形成了;将5平均分成7份就得到了。通过“平均”一词,让学生了解,不仅物体可以进行划分,“数”也可以进行平均分配。学生在基本的了解“分数”的含义之后,再将分数与除法进行联系。比如可以理解为1÷2;可以理解为5÷7。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分数的实质,并与除法进行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分数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整合学习内容实现深度的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学生的深入学习,需要教师先进行深度教学,在两者共同的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在进行深度教学时,首先要对数学教材充分的研究和整合。并掌握深度教学的含义,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的同时,进入更为深度的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朱红伟.以深度教学重构小学数学课堂样态[J].上海教育科研,2020(06):85-88.
[2]韩珠霞.基于深度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245-246.
[3]肖子富.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有效措施探究[J].华夏教师,2020(0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