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蔡文莉
[导读] 生活中很多事物和现象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蔡文莉
        乌海市第六中学,内蒙古乌海市,016000
        摘要:生活中很多事物和现象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目光不只是集中在数学课本的学习上,还能结合实际的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要注重将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实践、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学习数学知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以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
        关键字: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引言:
        数学是简单的1+1=2,也是各种复杂的工程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数学知识涵盖面非常广泛。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相较于初中来说更为抽象化,难度也在不断的加深。基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教师开展高中数学课堂大多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效率难以有所提升。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以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析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路径。
        一、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
        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时,多以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以及在黑板上板书教学知识点的方式开展数学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思维也较为固定化,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固定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教师教学形式固定化
        部分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时主要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课开始之前,通过概念引入知识点,再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最后通过做练习题进行巩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说错误,但是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缺乏主动性。
        二、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开展情景化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还能减少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并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被动学习化为主动探究。
        例如教师在讲解“正态分布”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创建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模式,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的经验来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内容。比如,在考试中,各个年级学生的成绩中等居多,高分和低分的人数相关少很多,其分布的密度曲线与对称曲线相似,为两边低中间高的现象。在引入情境模式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学习的教师,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成绩挑选出200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参加竞赛活动,那么如何进行分配最佳?五个小组中分别是多少人?”通过这一问题的引入,学生陷入了思考,想到一些解决方案,但始终不知道怎么解答。由此,教师可以引出今天课堂的重点内容—“正态分布”,让学生学习完本节课程之后,再进行解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前引入的生活化情境问题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参与度,也能增强学生对于新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数学知识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进行融合,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知识内容时,可以由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让学生了解到三角函数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拓展学生的知识。比如可以测量山体与建筑物的高度,通过建筑物的位置以及与仰角之间的关系,就能得到建筑物的高度;在玩赛车游戏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大量的三角函数,需要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赛车当前的位置以及移动的距离;飞机需要通过三角函数来确定飞机运动的方向;在天文学当中,往往会利用三角函数来测量恒星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小到身边的事物,大到天体距离的运算都会涉及到三角函数这一知识内容。通过这些生活化问题的引入,让学生认知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让学生认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数学课堂氛围。
        (三)布置生活化的练习
        课后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点最为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学生的了解,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练习题。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练习当中,并实现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也能有效的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概率”的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在课下让学生通过抛硬币、掷骰子、剪刀石头布等不同的方式设计数学问题,并自己进行解答。设置的问题包括次数、指定的目标出现次数,计算出指定目标出现的频率和指定目标出现的概率。通过学生自行的实验以及解答,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概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也能意识到“概率”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将完成度较好的学生当成实际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学习,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课外实践生活化
        虽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实践教学也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开展以“生活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真正深入的实际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实际的案例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在网络上搜集资料或社会调查的方式,以实际生活数据进行函数的计算,以此来锻炼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能加强与生活之间的练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教学法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会给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很多的可能性。不仅能够使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还能让学生合理的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传军,李高伟,王磊.谈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96.
        [2]熊春梅,肖雯,陶海水. 生活化案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94-497.
        [3]李金玉.生活化案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