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2期   作者:许芝敏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的难度逐渐加大,学困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许芝敏
        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4224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的难度逐渐加大,学困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尽可能符合每个学生的能力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班级数学成绩整体进步。本文就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1.1学习方式不对
        一部分学生没有主动记笔记的意识,以前的参考资料之中一般都是会将重点知识勾画出来或者标志出来,要么就是讲解到比较难或者重要的知识时,教师会提示。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主要还是应该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主体的位置,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方法正确与否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影响,这还会影响到部分学生自己课下对课程的复习以及自我学习的效率,这也是造成小学数学学困生出现的原因之一。
        1.2学习态度不好
        以往学生习惯被教师督促学习,但是在新课改下,教学的过程是相对比较自由的,这也造成了很多的学生学习的态度还没有转换过来。他们还残留着之前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教师的督促很难能够自己独立自主地主动完成任务。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而不是完成教师的任务。这样的学习态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逐步拉开学生之间的距离,导致学困生的产生。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思考
         2.1学生分层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是教学体系中的主体。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状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尽可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确保分层的有效性。学生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情感、认知、成绩、反应速度、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我们将学生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优等生——熟练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课上集中注意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有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中等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课上一般能够集中注意,对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能够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作业,数学学习习惯一般。
        学困生——数学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课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对数学没有兴趣,不参与数学有关的教学活动,完成作业较为困难,数学学习习惯较差。
        2.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根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细心的观察学生的具体状况,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分层进行备课。

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化特点,设置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使我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做越远。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从此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带来恰当好处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可以减少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注重发展这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对于中等生来说,教师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在保证他们能够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不断训练他们的解题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够活学活用。对于学困生来说,不要给他们过大的学习压力,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引导他们思考数学知识,甚至可以通过数字游戏,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心底热爱数学。
        2.3教学过程分层
        想要将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落到实处,除了对学生和教学目标分成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用上,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要尽可能适应各个层次的需求。教师在讲课时要具有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跟紧课堂节奏,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
        2.4课堂作业分层
        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也是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一部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需要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精心设计,形成由易到难三个层次,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设置为选做题,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这种层层逼近的课堂作业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课堂作业的练习效果,发挥课堂作业的真正作用。
        2.5评价、考核分层
        2.5.1评价分层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能力大小进行评价,对于学困生多多鼓励,对于优等生多多引导,不管对于哪个层次的学生而言,都需要教师的赞扬与肯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评价的门槛,让所有学生雨露均沾。与此同时,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互相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水平。
        2.5.2考核分层
        在进行数学考核时,教师可以出试卷a、试卷b、试卷c三种不同难度的试题,分别对应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学生,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减少对学困生的打击,还能打压一下优等生的骄傲,使所有学生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水平。除此之外,分层考核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成绩的变化,对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及时思考、补救,以免出现较大的教学错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并有具体的分层方法可供参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注意观察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班级总体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张亭亭.针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