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初探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0期   作者:赵明
[导读] 本文就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此基拙上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赵明
        东海县引淮入石芝麻电力翻水站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300
        摘要:本文就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此基拙上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关键词: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大型灌区农田水利是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包括灌溉和排水两部分。主要是通过兴建或运用各类水利工程技术调节农田水分含量,改善区域水利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和农业高产稳产。农田水利是涉及水文地质、农业经济和水力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其任务是利用各种工程技术和相关农业技术对涉农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率。新时期应科学发展农田水利工程,解决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建设和管理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
        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之间没有建立起相关的联系机制,建设管理主体责任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也只是单纯的负责施工环节,工程建成运行后交由管理单位管理,工程交验相关资料等由管理单位负责,但管理单位并不熟悉具体的施工过程。建设、管理和施工三者之间存在断层、脱节现象。
        1.2农民认识不到位,水资源浪费严重
        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群众筹资筹劳积极性不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尤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会选择外出务工,忽略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此外,部分农民群众缺乏节水意识,加之管理不到位,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1.3材料及施工问题
        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通常不会进行大规模以及长距离的采购以及运输。由于受到交通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材料在当地就近购买,部分材料缺乏严格的产品认证,将其应用于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常常导致较大的风险以及安全隐患。例如,如果钢筋以及水泥等材料质量不佳,会使整个工程最终的建设质量与安全受到影响。
        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常常是直接从当地招聘施工人员,这些施工人员多数并不具备足够的基础工程建设知识,所以也会对施工建设有所影响。
        1.4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两个部分。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一些地区施工经过村民的家门口、水田或者菜地时,村民常常会强行阻路以收取“过路费”,虽然这种现象并不多见,但是其存在使得整个工程的进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自然环境方面,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干旱、雨季以及昼夜温差等等情况。
        1.5管理问题
        在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深入到基层当中来开展项目管理以及运营管理工作的程度不够,使得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在项目管理方面,主要包括项目设计管理、施工管理以及竣工验收管理;其次在验收之后还需开展项目的运营管理。
        当前,在项目管理方面,由于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缺乏,同时基层人员学历或经验欠缺,即使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存在着项目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造成了其无法准确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状况,进而导致项目进度以及质量问题的存在。


        2.改进措施
        2.1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
        在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多种社会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并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为灌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驾护航。配备先进的灌溉设施,引进测土配方、高效节水灌溉和粪污处理等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能力,提高农业产值。
        2.2提高统筹规划能力
        要想在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实现统一的规划,必须由政府部门来进行协调,由技术人员开展实地踏勘,探寻出最为适宜的建设地点,使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尽可能降低微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使受众群体得以增加,一方面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减少浪费。结合实际情况来选址并建设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提高其使用效率;其次,通过设计人员在项目前期的实际考察以及调研,可以保证其设计满足当地实际情况,这样可以避免设计缺陷的存在,使农民的用水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2.3多方努力
        在施工人员招收以后必须对其开展足够的培训,在培训工作结束以后才可上岗,如果施工人员完成过某些工程需要对其优先聘用。建立高素质人才档案库,使项目的随时开展需求得到满足。这样不仅可以使人员素质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能够降低培训成本,使高素质人才具备更高的重复使用率。
        在材料方面,项目前期必须开展详细的调研,探寻最为适宜的材料来源。在材料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优先考虑材料商供货,使规模小、材料零散、无法实现统一供货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环境方面,针对社会环境,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强调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是为农民服务,从而获取更多的理解以及支持;针对自然环境,则需在设计过程中中分考虑以及论证。
        2.4优化项目管理以及运营管理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高素质项目管理人员的缺乏为主要问题,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项目经理需要负责项目合同、施工以及监理等的确认以及签订,从而对各个环境进度以及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需要在合同当中明确奖惩措施,一旦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或者正常情况下无故拖延工期的现象,必须进行适量的经济赔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现场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开展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在节约项目管理成本的同时使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质量均得到提升。
        针对项目结束后的运营管理,可以委托当地施工人员开展日常维护以及巡检工作,而在管理方面如果派遣专业人员常常需要较高的成本,可以对当地人员开展日常维护方面的培训,接着通过区域专业组的设施帮助现场人员解决一些其无法解决的难题。这种措施一方面可以为当地提供持续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节约管理方运营成本,帮助投资方回收成本。另外,由当地人自己开展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使项目使用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避免浪费问题的出现。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着施工问题以及管理问题,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就需要提高统筹规划能力、进行多方努力,优化项目管理以及运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彦.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关问题分析[J].长江技术经济,2019 , 3(4) : 59- 62.
        [2]孔庆雷.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的维护管理及保养方法探析[J].居舍,2019 , (36) :140.
        [3]王曙光.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20 , (4) : 208-210.
        [4]李健华.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 , (26) : 658.
        [5]向莉莉,陈文德,廖成云,刘应平.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川西南山区农田土壤肥力评价—以田坝镇耕地土壤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3(02),60-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