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0期   作者:黄方伦
[导读]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非常重要。
        黄方伦
        江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非常重要。混凝土在建筑物中应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会越来越明显。须深入分析混凝土建筑裂缝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找到相应解决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介绍了混凝土裂缝的分类及形成因素,对其施工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对策分析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关乎建筑使用安全,特别是混凝土施工中不解决裂缝问题就投入使用,会存在安全问题。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依然会出现质量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混凝土裂缝。针对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问题,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提高施工质量非常必要,有利于促进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设计方面的因素
        如果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出现了计算错误,会使建筑物的实际受力与设计受力产生偏差,导致混凝土出现配筋结构刚度不符、配筋数量不符等差错,从而使得在工程施工时混凝土产生裂缝。
        1.2材料原因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骨料、水和其它外加剂拌和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混凝土的配比、材料组成是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水泥标号选择不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不当、外加剂和掺和料选用不当、水泥用量大、水灰比过大、骨料级配不良等。普通混凝土的水灰比应控制在0.6以下,高强混凝土则要严格控制在0.24~0.38,但在混凝土拌制时,为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往往需要较大的水灰比,水泥水化后,残留在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会导致气泡和孔洞出现,降低了构件的有效截面,在荷载作用下极易导致裂缝。
        1.3施工问题
        (1)混凝土如果没有较大面积的钢筋保护层,再加上混凝土在表面收浆过程中没有进行较为妥善的处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无法避免的沉降和裂缝问题。(2)对于混凝土而言,在完成施工后,如果没有做好后期养护工作,就会出现收缩性裂缝,在一些大风及干燥等天气下,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3)混凝土在凝结后,水分在蒸发时,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相应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出现相对较强的抗压力,进而出现裂缝。
        2裂缝施工处理
        2.1改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通过不断改良建筑物的设计,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概率。例如,设计人员在考虑结构设计的时候可以选择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也可以在承台表面增加钢筋的使用量;针对温度变化所形成的裂缝,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采用永久式的伸缩方式来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形成裂缝。总而言之,相关人员需提前总结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的具体因素,并做好预先准备工作,让设计更加完美。
        2.2原材料选择及配比
        材料方面防治裂缝主要是保证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配比:(1)水泥等原材料及时送检,确保质量;(2)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和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率宜在38%~42%;(3)严格控制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4)选择适宜的外加剂,如减水剂、引气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强混凝土抗裂性能。


        2.3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实际施工时,需要选择整体浇筑与分段浇筑的形式进行处理,而具体的浇筑方案需要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进行合理调整,可以确定坡度并区分相应的定位点,这样能够保证浇筑的准确性。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浇筑部位的标高,并且在进行标高时,按要求照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调整,通过连续建筑的方式将其应用于坡面浇筑中,这样能够有助于提高水泥浇筑的质量,避免出现错位或者凝固不全的情况。完成混凝土的分段浇筑后,应当在初凝阶段对其进行挤压,并开展二次施工。二次施工时,尤其应当尽可能降低混凝土表面出现的大量水分,避免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发生明显的裂缝,这样能够使预拌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完成后具有极强的防水性能。在进行实际施工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在夜间开展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混凝土之间的温差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新旧混凝土之间温度差过高而发生断层的现象。
        2.4加强配筋的合理设置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可以很好地反映建筑结构中钢筋的设置情况。在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时,要结合建筑目标要求,加强配筋的合理设置,降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概率。不同建筑部位的配筋率各不相同,应注意对各部位配筋率的区分设计。如在进行浇筑平板配筋设计时,要根据平板的长度确定钢筋的具体数量,钢筋数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容易造成混凝土浇筑平板出现裂缝。另外,对于浇筑梁的配筋设置时,要加强对浇筑梁两端墙体的支撑能力,必要时可以设置圈梁来增加主梁的支撑力,避免造成主梁下沉。在进行其他构件的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把控钢筋的数量控制好配筋率,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除此之外,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时也多采用混凝土添加剂像混凝土膨胀剂增加混凝土的密度或者设置沉降缝、伸缩缝等措施,结合配筋设置最大程度减少混凝土裂缝。
        2.5混凝土裂缝处理
        混凝土裂缝会影响结构的刚度及整体性,虽然裂缝的危害极大,但有些裂缝的产生又是施工过程及工艺难以把控到位,且它的产生对建筑安全又未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具体裂缝我们要区别对待,得当处理,确保安全使用。结合该项目实际情况,对宽度≦0.3mm的裂缝,采用表面修补法,表面修补法主要适用于裂缝生长稳定,且不对结构承载力构成影响的表面裂缝的处理。处理方法:表面清理干净→沿裂缝长度方向涂抹环氧胶泥,为防止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继续开裂,也可以先粘贴玻璃纤维布,再实施防护涂层。对宽度>0.3mm的裂缝,采用灌浆处理。处理方法:表面清理干净→将填充环氧树脂浆压入裂缝中并抹平→粘结硬化。常用的胶结材料有:环氧树脂、水泥浆、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2.6加强后期养护工作
        在进行混凝土养护时,要确保使用的施工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制备混凝土以及对混凝土的保温和养护工作直接反映施工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对混凝土进行温度养护,可避免因温度差出现裂缝问题。施工材料内部结构变化会产生裂缝,增强混凝土浇筑块约束能力。混凝土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施工环境,进行养护前要明确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制备混凝土时,要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外界环境会影响到混凝土材料性能,需要做好防晒工作,使用防雨材料覆盖混凝土。进行养护环节时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因混凝土渗入水使材料整体质量下降,会使混凝土产生大面积裂缝。要高度重视混凝土养护,强化养护力度,有效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根据混凝土的裂缝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通过多个角度分析裂缝问题,在施工的每个环节中严格对裂缝进行控制,避免裂缝问题给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闫丙雷.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处理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9,4(7):95-96.
        [2]吴建通.建筑结构设计中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8.135(05):97.
        [3]王振宇.浅谈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J].建筑与预算,2020(08):68-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