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下民办高校会计专业课堂 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0期   作者:郭丽
[导读] 随着大量民办高校向应用型学校转型发展以及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
        郭丽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400
        摘要:随着大量民办高校向应用型学校转型发展以及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会计专业需要主动适应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趋势,探索会计类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培养社会亟需的新型会计人才,不断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主要从会计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考核方式改革创新为出发点,结合当前疫情现状,阐述新型教学模式如: “雨课堂”、“翻转课堂”“超星学习通”“慕课”等的优势,以及1+N多样化考核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其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新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课堂教学改革;多样化考核方式

1、会计类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发展虽然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并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办学条件、人才需求等条件不同,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在大数据、智能会计时代,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1)教学过程中忽略以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大学生多为97-00后,手机娱乐方面的小程序和APP很多,使很多学生沦为手机君。另外会计类课程具有专业性强、计算内容繁多、逻辑性强、严谨等特点,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从心里上形成一种抵触,产生厌学情绪。然而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是课堂学习的最重要主人,课堂始终是属于学生的。然而很多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多为“满堂灌”)气氛沉闷、互动不够、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压力不大、效果不佳等现象,甚至很多同学慢慢发展成为发呆君、瞌睡君和手机君。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自觉性、创造性、不利于会计专业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大部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明确,只是一味跟风改革
        教育部于2018年10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高教40条文件,近年来许多高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对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实践,倡导和鼓励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但改革教学模式过程中,并未注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只是一味跟风进行改革。
(3)一些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并未得到应有效果
        几乎所有民办高校都在进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相关改革,但实际中大多数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改革内容并未得到应有的效果。比如近几年比较火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催生出的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全新模式,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好能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能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但因缺乏有效的效果评价机制使得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被打折扣。
        再比如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应运而生的线上教学成为主流,各高校均采用线上教学模式,与之相匹配的线上课程平台有数十种之多,线上教学模式可大致分为直播、录播、视频点播三种,然而部分线上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较弱,教师在讲授期间与学生互动环节不足,听课与授课易受网络、硬件干扰,无法有效监督学生听课情况等,使得线上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连传统“填鸭式”教学效果都没达到。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民办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创新策略
        经前期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及对本校会计类专业学生(348人)和同类民办院校(川大锦城、川大锦江)等几所高校调研结果显示,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和多样化考核已成为主流,普遍被大家接受(接受度达到近90%),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和多元化考核改革,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阐明:
(1)应用型民办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摇篮,更为突出“实践”
        高校要摒弃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更应该是教学活动和项目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同时要加大会计实验和实践课程的课时比重,培养学生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2)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线上打造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和慕课平台,制作优质线上教学视频;充分利用超星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筛选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料;充分利用超星平台的时效性,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线下课堂以学为主体现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课堂学习参与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
(3)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五星+三网”式教学模式

        把翻转课堂模式充分利用到会计专业教学当中,课程教学才是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最后一公里”。把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焦点。教师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占据C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单独个性化指导,问题单个击破,让每一个学生学习不缺位。把讲课、阅读、视听放到课前,讨论、实践、教别人放到课堂上,做到理论、实操相结合,内化知识内容。
        打造“五星+三网”式教学模式,五星指看(课前学习任务和微课视频)、测(测试并检验课前学习任务,开始课程)、学(课堂中构建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训(课堂中实训实践任务)、拓(课后深化学习拓展任务),形成五星与三级蛛网(课前、课中、课后)环绕教学模式,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织网育人。
(4)打造1+N多样式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能化时代下除了探索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努力探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方式,随着时代对会计专业发展的要求,单一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N”考核方式越来越受诸多院校青睐。在“1+N"考核模式中,1代表期末考试;N (N≥3)指的是一学期内除了1之外的考核次数。“1+N"各项仍是以百分制计,N的内容可以是单元测验、章节小结、作业、课堂表现、课外创新活动、学生发表论文、学生参与竞赛等。课程最终成绩为两个考核部分的加权成绩,且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不得低于45分。N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坚持客观化以便于考核,有详细的过程记录和评分标准,具体内容和分数分配由代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或专业特点,因时制宜,选择形式多样的、能够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内容。
         综上,根据目前社会上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急切需求与高校培养的初级会计人才过剩之间的矛盾,需要随着会计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得到缓解,因此针对会计学课程教育的改革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教育目标,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会计学课程教育的改革离不开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激发其内在兴趣和潜力,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参考文献

[1]王春伟,赵静. 民办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6(23):96-99.
[2]陈海松,王伟江. 浅谈如何提高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质量[J]. 科技展望,2015,25(15):268+270.
[3]陈锐. 从会计技能竞赛看民办高校的会计教学改革[J]. 科技资讯,2013(36):169+171.
[4]鲍玉杰. 浅谈民办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以《财务会计》为例[J]. 知识经济,2019(07):100-101.
此论文为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2019年度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MBXH19YB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