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0期   作者:康秉清
[导读]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由于国家鼓励采用新的施工方法,装配式建筑的开发效率越来越高。
        康秉清
        410802196908152558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由于国家鼓励采用新的施工方法,装配式建筑的开发效率越来越高。电气设备的安装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对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以期为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

        装配式建筑符合当今时代对建筑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逐渐提高,而电气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计过程中应按照现有标准和规定科学为预留管道和嵌入式设备的预制组件进行设计,同时参照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以保证设计质量和顺利施工。
1、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对部分或全部构件进行预定制,然后运输到施工区域进行构件装配作业。从结构角度来看,这类建筑具体包括混凝土、木结构和钢结构三种结构,包括柱、楼板和剪力墙等预制构件。根据定制的程度,梁和地板可以是半定制半浇筑、或者完全预制。
        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半预制半浇筑。这种做法如下:建筑的应用组件是在处理期间预制的。为防止构件损坏等问题,严禁在施工现场对构件进行返工处理,因为无论进行开槽或崩落,都会对原构件的外观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此类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确保构件的完整性、美观、使用安全、环保、易于维护等原则。
2、电气设计要点分析
2.1 电井、电气箱安装区域
        首先,配电箱应尽量安装在现浇墙体上。通常配电箱的出风口位置有很多管道。如果安装在预制墙体上,相关位置需要结构专业人员加固,导致墙体后期制作难度明显增加。如果难以避免,也要尽量拉开两个箱体的安装空间,住宅中最常见的弱电箱和配电箱安装都可以采用错位安装的方式。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电气专业应与施工专业进行核对,明确防火、隔音要求。应与结构行业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影响结构体系的情况。
        其次,叠合板、预制板、浇注板三种形式的合理选择。由于密度线和线的尺寸很大,和管道穿越的影响问题,特别是电力配电箱进线管超过直径40mm,厚度小于120 mm的情况下,现浇层不能保证管道铺设,选择合理的地板可以有效地规避钢丝网,不会影响楼板结构的质量。对于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可先在相应区域的管道上进行分流操作。如仍难以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师可提出结构专业要求,使其变更局部方案。在弱电箱和配电箱对应区域内,可全部采用原位浇注板;对于房屋的其他部分,仍然选用复合板,有利于保证楼板结构应力的稳定和安全。
2.2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备安装
        电气平面图中应提供预制板上详细的照明、开关、插座、弱电、消防设备的定位图,标明尺寸及相互关系。其中,照明、火灾报警探测器一般敷设在复合板上的预置层中,接线盒应提前预置在预置板中。嵌在复合板中的接线盒一般采用深埋式接线盒,以满足原位层管道与接线盒的连接,过渡接口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开关、插座、弱电插座一般安装在墙上,设计中应尽量安装在现浇段,安装位置应与现浇段与预制段连接处保持一定距离。距离应符合结构安装要求。通常多设置为300mm。将开关、插座安装在预制构件上时,首先要考虑安装位置不能触及预制板上的钢筋;其次,为了提高预制构件的重复率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在每个户型中存在相同的预制墙。安装在墙上的电气设备应尽量保持一致,不要因户型不同而随意摆放。


2.3 电力管道埋设
        首先,管道、结构专业加固。预制墙中的钢筋是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应积极配合结构专业,确保钢筋不断裂,尽量减少穿过钢筋的管道。此外,钢筋与墙内面筋之间有距离要求。因此,在本专业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避免管道穿越问题,尽量减少管道数量。对于一些大型交叉节点,设计师需要与结构进行专业的沟通,明确具体的可操作性,减少各种问题的产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其次。管道及墙体。为保证管道顺利嵌入结构墙,设计人员应优先考虑管道外径的最大值,该最大值应小于或等于板厚的1/3。如果设计者想要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管道的外径进行充分的定义。通过与结构专业人员沟通,明确复合板找平、现浇层实际厚度等相关信息,从而确定管道的最大允许外径。如果出现管道穿越问题,厚度大于规定的标准,设计师应注意与其他专业人员沟通,讨论是否可以增加板厚。如果不能实现,可以通过改变管道路径等方式解决。同时,如果叠合板桁架的配筋超过预制板表面,存在管道与桁架配筋交叉的问题,结构专业还应对桁架配筋高度进行合理设计。此外,在项目的计算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细化施工误差等方面的因素,留有一定的余量。
        最后,管道间连接。管道之间的连接具体包括以下两种类型:预制墙与现浇层管道之间的连接和预制墙内管道之间的连接。对于第一种类型,由于现浇层中的管道不是一次定位,施工后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因此,可对预制墙内的管道进行相应的安装和操作,并可连接现浇层内的管道位置或路径。
        由于加工过程中预制墙内管道需要均匀浇筑,在正常情况下应保证以下两点要求。首先,管道定位要有较高的精度,尽量减少误差;其次,合理设计容错空间可以优化管道铺设的纠错能力,有助于提高连接的便利性。该空间位于两个区域之间管道连接的具体位置,应提前预留一个接线槽。该方法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第一次连接的实现。
2.4 防雷引线
        首先,设计阶段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结构柱竖向主筋作为引线。引线应隐藏在外墙及建筑物周围,保证通长焊接,并能与屋顶连接闪光带及基础接地网有效连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有效连接,施工人员应选择现浇钢层和部分钢筋预制墙来完成形式。引线与地基加固和地基柱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
        其次,衍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充分考虑和把握预制建筑的特点,确保预制的钢筋列和现浇层可以有效地连接,以减少安装预制墙设备,不增加墙的难度。柱钢筋可以选择Ф大于或等于16毫米钢在焊接过程中,设计者应该考虑使用它作为第一领导。在建筑设计中,角区可能的剪力墙结构,因此,设计师可以用于预制柱主要强化天线馈线、预制柱相连,套筒灌浆施工的差距,强化不连续,所以它可以设置在预制柱附加特殊的导线,在实现中,较低的预制柱可以用作主要强化有效领导。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根据实际预制及施工条件,增设连接板,用于附加导线之间的电气连接。
3、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并迅速走向成熟。对于电气专业而言,装配式建筑的现场安装施工比传统建筑难度大,更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中对各个关键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要注重与结构专业的有效配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可行性,优化建筑施工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参考文献
[1]吴羡.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探析[J].建筑与预算,2020(11):32-34.
[2]王圣杰.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及解决方案[J].江西建材,2020(04):72-73.
[3]范玉华,鲍建宁.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解析[J].现代建筑电气,2020,11(0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