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0期   作者:何拥军
[导读] 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又被称为是机电自动化,是多数工业产业运行发展的基础性技术,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何拥军
        362428197311170511
        摘要: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又被称为是机电自动化,是多数工业产业运行发展的基础性技术,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相关技术发展水平提升,其运行特征也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本文在简要阐述机电自动化应用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常见应用形式,并结合发展特征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其应用水平提升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机电自动化;应用;发展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并没有确切的概念和应用范围,其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在机械制造,电力系统等方面通过对传统技术的改造,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的控制技术。机电自动化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进而不断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1、机电自动化应用的意义
        在传统工业生产模式中,生产流程的控制主要是以人工控制模式为主,不仅各个生产流程之间的配合效率低下,同时在配合不当的情形下还会出现生产质量或者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机电自动化的应用,首先是能够通过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控制,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尽量提升工业生产、机械制造及电力行业生产安全水平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和质量控制水平。同时,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减少生产系统的停产检修频率,更好的控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污水、废弃物排放,尽量减少生产流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1]。在机电自动化新型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提升。
2、机电自动化的具体应用
2.1 在设备检修方面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流程中,设备检修是确保生产活动正常开展,机械设备保持健康持续运行的重要前提。在传统管理模式中,检修工作的组织主要是基于定期检修或生产计划检修两种形式,通常会出现过度检修或者是检修不当等方面的问题,不仅打乱企业正常生产流程,还极大的浪费了生产资源,损害企业经济效益。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设备运行装备监测体系中,能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况,能够快速监测到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依据监测数据判断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在这种情形下,及时停产并采用对应的处理措施,能够尽量避免设备运行带来的停产问题。同时,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还能够更加精准的判断故障出现位置,从而采用更加优化的方案进行处理,降低检修成本。
2.2 提升运行效率方面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环节中,产品质量控制和生产效率提升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在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中,计划制定缺乏科学的依据,生产物料调配等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偏差。将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生产环节中,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自动计算,通过信息技术控制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原材料配置和参数设置,全面提升设备生产精度,有效提升生产控制水平[2]。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我国工业生产整体运行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2.3 在创新生产模式中的应用
        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对生产运行效率及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机电自动化技术本身也在朝着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结合实际构建更加全面的生产管理模式,将产品设计、材料采购、生产计划、人员配置及生产技术革新等全面应用于统一的生产管理体系中,能够改变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效率。通过新型生产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4 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在电力行业改革力度全面提升背景下,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水平也不断提升。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置,能够更为全面的收集电力客户用电数据,分析不同分类标准下客户的消费特征,从而更好的优化供电方案,有效降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电力企业做好软件和硬件设备方面的调整,构建完善的终端与中心分析体系,有效提升自动化控制水平。
2.5 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是实现我国工业行业转型的基本途径,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将机电工程自动化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有效衔接在一起,构建立体化的运行管理平台。能够实现人机智能交互,实现所有生产流程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减少工业生产流程中人工管理的弊端,实现工业生产的集约化和网络化,实现工业生产的全面转型。
3、机电自动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3.1 网络化方向发展
        在物联网技术支撑中,机电自动化运行不再是独立的、封闭式的运行系统,而是不断朝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一方面来说,生产管理人员能够基于网络模式,突破管理工作在时间和空间层面的限制,实现对生产环节的控制和监督,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水平[3]。另一方面而言,则能够借助智能传感设备全面收集系统运行参数,由管理系统自行判断故障状态并实现系统的自我修复,有效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水平,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2模块化方向发展
        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本身是基于多种不同生产技术综合而言,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构建更加完善的协同运作系统。基于模块化思维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不同行业应用之间的需求,通过模块增减的方式快速实现系统更新。以此不仅能够满足更多产业在机电自动化应用方面的需求,还能够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力度,促进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在优化组合的情形下,提升企业生产调控的灵活性,促进企业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升。
3.3 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方向发展是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必然发展趋势,在目前部分行业生产中,已经出现这方面的应用实例。例如在部分工业制造和物流行业发展中,已经出现了基于机电自动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机器人,其不仅能够代替传统工作模式中的重复性工作,还能够基于智能算法和FRID技术的应用,对生产管理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选择最为合适的运行模式,有效提升了智能运行水平。在未来发展中,机电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发展必将进一步提升,应用范围也将朝向多方面发展。
4、结束语
        虽然机电自动化在我国工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水平还有待提升,但是其在企业生产组织中所起到的作用已经全面凸显出来。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必须要充分认识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所带来的优势,全面提升生产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为我国工业生产整体水平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广其.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0(21):171-172.
[2]马英华.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11):162+230.
[3]王鑫.机电工程技术及自动化应用问题探讨[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1):7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