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0期   作者:万京鹏 肖柱三
[导读] 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强化施工质量控制,对混凝土常见施工问题进行描述

        万京鹏  肖柱三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    064000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强化施工质量控制,对混凝土常见施工问题进行描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其次分析目前导致大体积结构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最后重点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以期预防裂缝和质量不足问题,确保建筑工程稳定性。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筑行业繁荣,土木工程建筑中出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应用高质量的减水剂和掺合料,促使混凝土质量获得提升。实践表明,减少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可预防裂缝问题发生,并且提高混凝土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结构耐久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关注施工技术应用。
1大体积混凝土
        参考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将混凝土结构物最小几何尺寸超过1m的大体量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体积大,表面系数小、水化热相对集中的特点。根据美国混凝土协会(ACI)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和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水化热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期实现对结构裂缝问题的有效控制。
        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除水泥材料外,也需要使用骨料和部分添加剂,具体配合标准,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施工合同要求做出选择。例如,对粉煤灰掺量的规定,要求总体添加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40%,与其他掺料混合添加时,要求总量不超过水泥用量的50%。在高层土木建筑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为混凝土最小构件部分超过80公分,同时也充分考虑水化导热现象,对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值也作出具体规定,要求温差标准>25℃。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
2.1材料选择
        分析大体积结构混凝土材料,部分原材料使用达不到设计标准,为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留下隐患。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对水泥含量要求较大,在材料的配比中,倘若控制不当会出现混凝土水热化问题,浇筑混凝土施工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关注材料选择,注重选择合适的水灰比,并且对添加料质量作出严格要求[1]。
2.2受力问题
        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的承重部件,为脆性材料,其抗压性是抗拉性的10倍以上。实践应用中,当大体积混凝土的约束力超过内部抗拉伸强度时,会出现内部结构不均衡问题。浇筑过程中,造成受力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因素干扰,热胀冷缩作用下,混凝土表面温度容易挥发,但是,其内部温度变化幅度不大,由此产生较大内应力。浇筑施工完成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较快,产生拉应力。
2.3混凝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是水化热作用下体积变形后带来的直接后果,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按照裂缝不同深度分类,可将其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和表面裂缝三种。但是,在具体应用中,考虑到混凝土性质,出现裂缝后并不绝对影响结构安全,一般条件下,室内用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3mm,室外条件下这一数值控制在0.2mm,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的裂缝问题,相关人员应提高重视力度,科学分析裂缝形成的具体原因。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
3.1外界环境条件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浇筑温度与施工现场温度密切相关,浇筑施工中,混凝土温度随着外界温度变化发生改变,尤其是当气温发生骤变时,则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度差,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造成一定影响。温度的变化会产生热胀冷缩,形成温度应力。实践中,温差越大则温度应力越大。同时,考虑高温条件下,混凝土自身散热性能降低,内部最高温度可达到60~65℃。
3.2水泥的水化热
        上文提到,水泥在水化作用会释放热量,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并且具有表面系数较低特点,会使得水泥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发生流失。这一现象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混凝土内部热量增加,造成内外温差进一步增加。根据施工经验,单位时间内,水泥释放的水化热与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且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加,内部温度变大。一般情况下,当水泥浇筑施工完成3~5天后,由于水化热造成的温度值达到最大。
3.3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收缩需要一定水量支持,通常情况下会需要20%的水分,为水泥硬化提供必要条件。因此,在浇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80%的水分蒸发,混凝土发生收缩。此外,大体积混凝土中添加了较多的矿渣与添加剂,也在一定程度加剧收缩。混凝土自身收缩量也需要考虑水灰比、骨料等因素,综合分析以上因素,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分析混凝土裂缝和自缩原因,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
4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4.1控制温度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需要加强对温度值的有效控制,根据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规定,浇筑施工中,应采用降温法与保温法相结合,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成形后,使用循环冷却水技术,进行降温控制,达到对内部温度的有效控制。

在温度控制中,也使用了保温材料,通过碘钨灯和定时喷浇热水的方式,实现对混凝土表面及四周散热面温度的有效控制。保温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利用水泥水化热温度升高,通过人为控制热量蒸发量和速度,达到对混凝土质量强化目标[2]。
        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二者具有正比例关系。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流程中,也对浇筑环境进行严格限制,尤其是温度因素。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避免在高温环境下施工,并且根据施工合同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措施,达到对温度的合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主要是对浇筑温度进行明确,使用保温和降温技术,控制浇筑温度,达到预期施工质量。现场施工中,应控制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充分考虑水化热反应产生的温度变化。
4.2优化材料配比
        优化混凝土制作材料配合比,选择高质量的材料,是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因素,相关人员应对此提高重视力度,确保土木建筑质量达标。对材料配合比进行优化,应严格遵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考虑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假设试验设计阶段,混凝土中水泥、水、砂子、石子的配合比为1:x:y:z,现场砂子含水率m、石子含水率设为n。那么现场施工中实际配合比则需要调整为1:(x-y*m-z*n):y*(1+m):z*(1+n)。
        在大体积混凝土设计中,也需要明确设计要求,对设计强度、耐久性、经济性与环保性提出要求,使得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更加规范合理。为达到这些标准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拌合物进行合理控制,对三相占比情况进行优化,固相部分应占总体积的73%~84%;液相部分应占比15%~22%;气相部分占比应在1%~    5%之间。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拌合物的占比情况进行优化,同时,对拌合料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控制。
        水泥应选择C3A含量低、C2S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泥,并且关注水泥质量变化,使得混凝土抗裂性能得到强化。材料配比应符合以下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中,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得超过160mm,拌合水使用量则不超过170kg/m。石块的使用中,应确保表面无裂纹、无水锈,并且抗冻性能符合设计标准,抗压强度等级不得超过设计强度等级的1.5倍,并且水胶比不超过0.55。石块排列应均匀,净距离≥150mm,混凝土结构侧面与顶面的净距离≥250mm[3]。
        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中,适合使用连续级配粗骨料,采用非泵送施工技术时,可适度增加粗骨料粒径。细骨料则使用中砂,细度模数应超过2.3.外加剂为缓凝剂和减水剂,掺合料为粉煤灰和矿渣粉等。施工中,在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可控制的条件下,应提高骨料和掺合料比例,以此降低单位混凝土的水泥含量,实现对质量的有效控制。施工技术应用中,应重点分析水泥含量和标准,适宜选择水化热较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具体施工中,根据经济和环保要求,使用了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使得混凝土浇筑稳定可靠。
4.3浇筑施工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分层连续施工方案,并且确保分段与分层施工均匀合理,提升浇筑质量。在分层施工中,相关人员应充分考虑混凝土横截面面积,当实际面积在200m2以内,则分两段施工;当横截面面积在300m2,则分三段施工。为强化施工技术应用,确保混凝土均匀可靠,技术人员也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二次模压处理,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受力钢筋、定位钢筋和预埋件位置变化进行规范,防止出现变形,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应严格根据施工作业规范和相关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养护管理,严格控制温度条件。一般情况下,保湿养护时间应超过28天,保温覆盖层应分层逐步开展,并且对表层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控制。施工过程中,当最大温差<20℃时,可全部拆除[4]。
        养护管理技术应用,是提升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施工技术人员应对此提高重视力度,施工完成后,应检查混凝土的塑料薄膜和养护剂涂抹层,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出现过度蒸发,影响内部结构稳定性。施工中,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特点,应适当延长混凝土拆模时间,将混凝土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质量控制目标。
        同时,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考虑季节与天气原因。冬季施工中,需要使用热水搅拌,提高混凝土材料入模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值应超过5℃,浇筑完成后,需要及时采用保温保湿养护方案,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大风天气时,应在混凝土施工面进行挡风措施应用,以此降低风速和风量,并且增加对表面的抹压次数,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预防水分过度蒸发。
结论:综上所述,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相关人员应强化技术应用,对施工中主要问题进行明确,分析造成混凝土裂缝原因,并且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有效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混凝土设计与施工符合技术标准。同时,应加强浇筑施工养护技术应用,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值,改善应力变化情况,以期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铁力,吕大为,王阳,等.水工建筑设计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防治措施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9,200(04):12-13.
[2]马韬.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20):595.
[3]于天佑,吴亚平,杨青山,等.大体积腔体混凝土结构温度及裂缝分析与控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017(003):690-698.
[4]周笋,李国胜,王雪生,等.超长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J].建筑结构,2019,v.49;No.510(18):125-130+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