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性转化与创新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王杰
[导读] 过去单单依靠政府的投入,保护非遗项目,此种模式持续性不强。因此,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逐渐融入非遗项目,将产业化开发策略制定出来,这样不仅文化产业能够得到发展,非遗的可持续生存发展需求又能够得到满足。非遗产业化综合了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机制,能够有效丰富非遗保护主体,增强保护的主动性,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文化馆 王杰 637300

摘要:过去单单依靠政府的投入,保护非遗项目,此种模式持续性不强。因此,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逐渐融入非遗项目,将产业化开发策略制定出来,这样不仅文化产业能够得到发展,非遗的可持续生存发展需求又能够得到满足。非遗产业化综合了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机制,能够有效丰富非遗保护主体,增强保护的主动性,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性转化 创新 问题与对策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的,也就是没有实体存在,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的集合体。这类文化可能是以舞蹈为载体的,也可能是以相关的知识等为载体的。但这些载体都是名义上,较少体现在实物中。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全新的发展氛围以及发展空间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被人们所忽略,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已经消失。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逆性,若不注重保护与传承,极容易被淹没在历史发展的轨道之中。在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的科学导引下,为深入全面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核心价值以及关键效能,应该依托于科学且全面化的保护与传承举措,充分发挥好文化艺术馆的载体作用,更好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保浓缩着历史文明以及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真正实现传承与发展。
        一、非遗在现代性转化和创新中面临的难题
        (一)缺乏创新思维与研究发展能力
        近年来,经济贸易与旅游结合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流行,这样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资源转化,提升旅游当地文化传承能力,将创新产生的非遗服务和非遗产品,服务于大众的现代审美体验要求。人们意识到了非遗转化的重要性,但依然处于发展初始阶段,极少数的非遗发展项目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的形式获得新的发展还有部分非遗项目因研究不够深入,对文化元素的挖掘工作还没有做到位,从而导致整体创新发展能力比较差,例如,在文化产品方面,因缺少有效的创新,无法与现代社会和生活进行结合,从而导致产品脱离现实意义,而且使用性能也比较差,无法满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更无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二)宣传力度和重视力度还不够
        在实际发展中很多部门并未形成有效的合力,非遗保护只是由文化工作部门负责,其他部门更重视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工作的挖掘,同时也没有认识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已经快要消亡的现实。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大众参与非遗保护和非遗传承的意识,使其能够有效提升非遗传承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能够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喜欢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能够更好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下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性转化与创新对策
        (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非遗产业保护传承的基础,目前非遗产业缺乏足够的从业人员,且一部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到非遗产业化的发展。因此,要采取措施,将非遗产业化人才队伍积极构建起来。首先,要对非遗传承人队伍进行建设。受非遗项目传承方式的影响,很多非遗项目传承人流失、断代等问题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要对非遗项目带徒授艺范围进行拓展,将更多的年轻人吸引过来。同时,也可创新培养方式,如开设培训班、于中小学进行宣传等。此外,非遗项目的新老艺人需对自身创新意识进行增强,既要将非遗的精髓、内涵等继承下去,又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特征,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进,以便促使非遗产品的时代内涵得到凸显,艺术魅力得到增强。其次,要对非遗产业人才积极建设。非遗产业化的推进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产业人才的努力。政府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引导非遗传承人对企业管理、市场运行等方面的知识深入学习,促使其产业化意识、能力水平等得到提高。
        (二)积极创新,努力推进“非遗”的开发利用和传承
        运用有效的保护措施,尤其是处于生存条件极其低下和濒危的非遗项目,要运用专业的保护团队进行项目的整理,归纳,研究,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抢救措施,使其能够挽回一定的损失。对于民族特色、颇受欢迎的项目要进行有效的保护,还可以创建品牌项目,助力产品升级。同时可以协调当地政府部门,对有经济市场的非遗项目提供帮助,扩大传承人的人数,并加以培训非遗技术。
        (三)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平台
        建立有效的保护平台,按区域划分由专业团队归纳整理采集,并及时地进行数据分析,除去多余的无效信息,整理分类有效信息便于用户体验。使访问者能够及时地搜索到对自己有用文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非遗项目传承作品的标准,使用一样的数据分析体系,精准的分析各项项目的具体数据并有效整理有用数据让使用者得到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再者,还可以采取全网合作战略,与各大知名企业进行合作,使其能够通过电商、新媒体平台积极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进行产权交易,使其能够进行艺术金融创新,使其能够实现转化落地,实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商业价值。
        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宝贵的文化价值,为更好地发挥它的时代价值,充分全面的实现保护与传承工作,应该积极依托于科学的传承以及保护的原则,全方位贯彻落实科学的保护以及传承措施,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创新与转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传承[N].贵州民族报,2020-07-31(A03).
[2]张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项目的传承与创新[J].文化遗产,2020(01):147-153.
[3]王毅,白凌.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性转化与创新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9,25(04):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