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陈雪艳
[导读] 好的教学是让学生能够“入乎其中”又能够“出乎其外”。

陕西省武功县河道九年制学校  陈雪艳  712200

        好的教学是让学生能够“入乎其中”又能够“出乎其外”。
        所谓“入乎其中”是指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到作品中情境中,能够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融合,并且与文学作品有共同体验、共同成长的认识过程。“出乎其外”是以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经验、阅历来对照自己,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但不是左右的文章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些文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差甚远,这样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极其重要。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开篇单元的主题内容是“长征之歌”。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很难体会。
        如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引导学生走进长征,将长征的历史知识详告于学生就显得很有必要。
        于是,在正课开始前,我通过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数据分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长征之难。做好了这个铺垫工作,走进学生的内心,感受红军高大形象,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就更加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资料展示: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红军先后逃离追踪。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到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
  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到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9省,形成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进行过大小战斗上千次。
        数字分析:
        如: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历时5天,从广西兴安县至全州县间,才渡过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之后,出发时的8万余中央红军仅剩下3万余人。
        引导同学们计算,红军战役后的幸存率是多少?
        不到百分之三十八的生存率使学生感受“长征之难”。
        红军在长征途中,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计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红军也付出了兵力损失达四分之三的重大牺牲。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幸存下了3万。
        不到百分之十的生存率再次使学生感受“长征之难”。
        (至此,学生对于长征的艰难已有一定的感知,相应的教学情境已然生成。)
        课堂中接着再补充:
        不仅如此,红军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
        学生对红军的长征之难有了很深刻的感悟,那么红军面对千难万险能够乐观积极,信念坚定就显得难能可贵,学生就更能理解长征精神,感悟长征精神,进而传承发扬长征精神。
        再比如,经典名篇《背影》,此文在发表之初引起了文学界的巨大轰动,文中蕴含的浓浓的父爱在当时引起了很深的共鸣,然而现在学生们的阅读体验只停留在父子情深主题的概念化的表层体验上,要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教学情境的巧妙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方能引起学生请安上的共鸣。
        那么,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的1988年发表在《人民政协报》的《朱自清写<背影>的背景》的部分内容展示给学生,学生首先能够建立起阅读此文的语境。
        如父亲给祖母办丧事:父亲公卖局长的差使交卸了,
        父亲设法变卖了一些家产,又在扬州借了一些高利贷,为祖母办了丧事。花厅上只剩下几幅清人字画,一张竹帘。往日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早已进了当铺,满院枯枝败叶,一派萧条景象,家境惨淡。
        过去的日子里,不要说几个桔子,就是金桔子、银桔子也不稀罕。然而,面对惨淡的家境,此时的父亲已是负债累累,囊空如洗,这一堆朱红的桔子便不同寻常了,讲完这些内容,课堂里一篇安静,显然,学生们感同身受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竭尽全力在感悟朱父的艰辛,不易和在逆境中对于孩子的那份深沉的爱。
        情境设置到此,学生已深深地理解深沉地父爱,但还是很难引起内心的共鸣,那么,继续创设教学环境,当时的社会背景,1925年,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黑暗,经济衰败,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出境异常艰难,父亲颓唐的老境是当时社会状况以及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困顿的身影,父亲是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境遇每况愈下的一个缩影,当时的社会中,人人都面临那样的困境,所以直击当时每个读者的心灵,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样,学生深深地感悟到了深沉的父爱,也全面地感知到了那个乌云滚滚,愁云浓罩的社会全景。
        总之,不担心我们的语文课进入了历史课的“圈套”,更不要忧惧我们的语文课陷入了“苦情戏”的表演,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多一点地理解和感悟读者当时的情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