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的视域下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结合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周静静
[导读]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作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音乐也得到了广泛地交融。中西方流行音乐在创作和演唱风格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这种差异性 不仅体现了中西方音乐各自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中西方音乐结合前景提供了参考基础和依据,特别是流行音乐的加入,使乐曲风格产生了独特的交融效果。以音乐专业的视角来看,流行音乐的中西结合,大多是以下两种方式。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     周静静       110024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作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音乐也得到了广泛地交融。中西方流行音乐在创作和演唱风格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这种差异性 不仅体现了中西方音乐各自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中西方音乐结合前景提供了参考基础和依据,特别是流行音乐的加入,使乐曲风格产生了独特的交融效果。以音乐专业的视角来看,流行音乐的中西结合,大多是以下两种方式。将中国戏曲等传统艺术长得技法,加入到流行音乐中;或是将西方音乐中加入民乐元素,使其风格独树一帜。笔者将在下文对这两种现象展开研究。
        一、中西方音乐风格的对比介绍
        (一)旋律特点
        长期以来,中国的音乐主要是以“线”性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并且得到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线性旋律不仅是作为音乐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存在,同时也较为适合在其中寄托着一定精神思想与思想主题,这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欣赏音乐的线性旋律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精神感受甚至是能够品味到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思想。而演唱方式受地理、文化以及语言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更是多样化。由于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一字多音和一个字有多种读声是中国文字的主要特点,同一个拼音能够产生阴、阳、上、去四个音调所以不同的音调、音高能够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读起来和唱起来是有着很大差异的,抑扬顿挫和委婉细腻,为我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二)音乐结构
        其实中西方音乐风格的不同还主要体现在音乐结构上,西方音乐主要是三段体的产物,也就是大概将整个音乐主要分为三段,其中有单三段、复三段回旋曲以及奏鸣曲等,用字母表示就是为A-B-A。另外在西方音乐中,当出现兴趣高潮的部分的时候也通常会有很明显的句式结构的,这一点与中国音乐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所谓的Hip-Hop、R&B也都具有相应的特征。虽然中国音乐的种类很多,例如民间乐曲、各族民歌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没有采用西方音乐中的“A-B-A”结构的,更多的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也通常称其为衍展体。比较常见的就是大都从“散”开始,顾名思义“散”也就是没有明确的节奏规则,每一个音的强弱轻重也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从“散”开始到一段比较缓慢的节奏,在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段相对缓慢的过渡,然后随着节奏不断加快、再加快,最后还是会回到散板结束的。
        中国音乐更加追求的发展,相对应西方音乐中的固定规则,二者在结构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近些年来,很多新一代的音乐作品明显的将二者相结合,把我国古老的戏曲文明应用到流行乐创作之中例如抖音中的“神曲”,《出山》、《琵琶行》等等。这些流行歌曲饱含着戏曲旋律中的美感,又极具时尚之风,将中西文化、新旧文化结合的天衣无缝,深受年轻人的喜欢。所以,我们也都可以看出,所谓的“中国风”音乐,其实就是在演奏过程中加入戏腔,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将二者的差异性结合在一次,是当前最为流行的创作方式。
        (三)节奏特点
        西方音乐的风格不仅在节奏上有着明确的规则,在节奏上也是有着很明确的规则的。在歌曲的线谱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音乐中的小节划分十分明显并且是经常重复出现的,节奏强弱的变化也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在中国音乐中,我们的音调与汉语体系的声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种是上面提到的大量使用散板,散板的节奏也是没有任何规则的,没有节奏的强弱变化也就更不能有明显的小节进行划分,这种自由的节奏变化在乐曲的开始和结尾是比较常用的。另一种就是我们的音乐节奏也有强弱节拍之分但是却在每一小节中没有固定的位置,每一节拍中的强拍位置不断变化,一会在前、一会又在后。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音乐的强拍是随意变化的,西方音乐中的强拍却是相对固定的。
        二.中西方音乐的结合的意义
        (一)立足于音乐共性,实现文化有机结合
        受地理因素、宗教因素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中西方的音乐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进行中西方音乐结合的探讨就不得不从音乐的社会功能角度入手,因为音乐的社会功能都是具有教化大众、启迪民智的作用。另外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时期的音乐不仅能够表现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面貌也都是为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所以音乐又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国古代长时期的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以乐辅德,利用音乐净化人们的心灵和陶冶人们的情操,用音乐来表现当时经济文化状态,所以孔子的思想也都会被不同时期的音乐所采纳,通过欣赏具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音乐,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相对应的西方音乐中,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主张音乐可以教化大众以及净化人们的心灵,同时音乐还要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
        (二)融合民族音乐元素,借鉴西方音乐技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以及文化传播的不断加快,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是不断深入全面的,这也造成了当前西方音乐在我国的传播范围不断加大以及影响效果不断增强。西洋音乐在全世界的传播范围非常大,所以在音乐相互交融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西洋音乐中的优秀技法。
        从最早的《士兵光荣》、《智取威虎山》到《献给红军长征》、《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都体现了手风琴与我们的民族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所以在新时期,进行民族音乐与手风琴结合的时候要大胆地进行创新并且要努力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无论是民族流行音乐还是通俗音乐都可以大胆地加入手风琴的演奏,这样有助于中国音乐更好地与世界融合也能够激发起更多的创造者与爱好者。
        (三)继承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借鉴学习西方音乐
        从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已经开始由初期单纯将西方的文化引入国内,已经逐步走向将我国自己的文化艺术传播出去,并可以自如将中西文化艺术进行高效融合。首先,要想将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就必须要继承好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不能失去我们的音乐基础更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全盘吸收西洋音乐。我们国家的民族众多,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秀音乐,所以我们要充分继承好我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在此基础上在根据不同民族的音乐与西方音乐进行适当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全盘西化盲目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崇威.从文化视角看待中西方音乐的差异[J];《北方音乐》2018年 第15期252页 
[2]叶柱.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对比[J];《戏剧之家》2017年 第5期?112页 
[3]陈俊凤.浅析《相思染》谈中西方音乐融合创新之道[J];《音乐创作》2016年 第12期?147-149页 
[4]王耀华.“腔调”的规式性与可变性——以戏曲、民歌、器乐、词调音乐为例[J].艺术百家. 2009(03)
[5]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6]王思琦.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