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陈永霞
[导读] 2012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这一文件明确地规定了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一门活动课。根据这一文件,2013年3月和2015年9月全国少工委也先后出台了《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和《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中心小学 陈永霞 536016  
 
摘要:2012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这一文件明确地规定了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一门活动课。根据这一文件,2013年3月和2015年9月全国少工委也先后出台了《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和《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这意味着少先队活动开始逐渐走向课程化。本文主要根据课程实践与理论,对北海市乡村小学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程  研究  实施与对策
        一、研究背景
        2012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文件中明确规定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在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此后,《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2013年3月)和《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15年9月,以下简称为《纲要》)相继问世。把少先队活动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展。2017年2月22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进一步强调:要针对当前少先队中存在的实践活动不足,特色不突出,活动存在成人化、课堂化、形式化等具体问题进行改革。这是在群团改革背景下少先队组织自身改革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问题研究
        1、少先队活动课程课时缺乏保障
        课程效果想要得以充分发挥,那么课时就是必须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当前,在教育部门的督导下,“把少先队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成为各少先队组织需要严格落实贯彻的关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核心执行方针。根据笔者在关西地区多所小学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虽然少先队活动课程写入了大部分学校的课表,但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区存在着诸多问题:
        (1)混淆概念。不少学校以少先队活动代替少先队活动课程,从一开始就未能清楚明确地界定概念。
        (2)以班会等其他组织活动充当少先队活动课程。课程表上少先队活动课名实不符,课程时间受到挤压。
        (3)少先队活动课程被知识学科占用。这种在小学的高年级中出现的非常普遍。学科老师名义上借用课时进行教学活动,学校方面出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以及学生成绩考评等目的,对这一现象持默许的态度。
        2、在少先队主活动课程没有让少先队员“动”起来
        少先队活动课程中的主体是少先队员。少先队活动课程应充分发扬少先队员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由辅导老师引领少先队员们进行自主化的发起、组织和探究,真正落实活动课程的主体地位。


在调查中发现,有70%的学校没有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教材或教材使用率极低;有占比约一半的少先队员表示,通常由辅导老师当堂提出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主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少先队员们缺乏相应的课前准备,并没有预留出可供学生产生兴趣及思考、设计的空间,那么一节少先队活动课无疑就成为了辅导老师在幕后操控,学生充当“纸人”的毫无意义的“皮影戏”。
        3、少先队活动课程评价缺失或不完善
        《纲要》指出,根据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一般各年级设雏鹰奖章年级进步章1枚、基础章8枚,鼓励各地少工委和基层中小学少先队组织结合本地特点和校本特色,创设地方奖章和校本奖章。但在争章活动的实施中,许多辅导员对于队员参与活动课程的评价标准的侧重依旧停留在学生的纪律性方面,甚至存在将学生的其他学科成绩列为评价的参考。而雏鹰奖章作为具有少先队活动特色的评价激励形式,在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得到长期、有效的使用。上述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少先队员们对于参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是关系到活动课程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问题。
        三、成因分析与对策
        1、明确课程概念,准确定位角色
        少先队活动课程是架起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和少年儿童成长的桥梁,肩负着引领少年儿童政治思想启蒙的政治社会任务。在研究访谈中,有许多的辅导员们反复谈到的升学压力这就体现出辅导员将自己的角色定义为了学科教师,并将自身责任狭隘的定义为孩子学习成绩的辅导者。大部分用学科课程挤占少先队活动课程、简单将少先队活动课程与班会合为一体或者坚持“一言堂”的辅导员,是缺乏对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概念正确全面认知、缺乏对自身角色清晰定位的表现。
        2、教育的三方需形成教育合力
        对于还在小学阶段的少先队员们而言,无疑他们对于少先队活动课程是保有很高期望的,根据笔者的访谈,在农村地区小学,缺乏家长的全力支持是少先队活动课程难以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在学校里读书上课,回家后完成作业而已。而活动就是带孩子们“玩”而已,忽略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要的集体环境影响与社会实践环节。所以在农村地区的小学中,少先队组织以及学校首要面临的就是要做好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宣传和与学生家长间的沟通交流,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使全社会正确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到到学校少先队活动课程教育的意义、现状与需要,在教育的三方——学校、家长与社会间形成教育共鸣与共识从而打造有意义、学生喜爱并能从中有所收获的少先队活动课程。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对青少年儿童的深切期望,是少先队需要肩负起的历史任务。当前,少先队活动课程至今也已经历了近六年时间的实践探索。课程的发展之路势必要经受一些挫折的考验,也只有不断地经受考验,经历摸索、反思与改善少先队活动课程体系才能日臻完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