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素养渗透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1.薛汉兵2.郝利利
[导读] 在新课标中,重点强调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信息化时代,借助网络中的教学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实现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为语文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搜集有关汉字的知识,以及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教学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1.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枣林坪镇中心小学   1.薛汉兵    
2.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逸夫实验小学  2.郝利利

摘要:在新课标中,重点强调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信息化时代,借助网络中的教学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实现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为语文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搜集有关汉字的知识,以及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教学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语文素养
        网络中蕴含了海量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小学语文素养的渗透。教师在网络资源中筛选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并结合语文课程,制作出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件和视频,在课堂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1.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小学生身心还处于发育阶段,思维和认知能力较弱,应用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开展识字和写字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1课前预习
        在未正式开课之前,教师可使用网络中的教学资源,搜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件资料,编写学习任务,并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使用网络去搜寻答案,尤其是汉字的来源,以及演变的过程,然后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分享预习的成果。比如,田字的来源,以及演变过程,学生对田字的认知,仅限于农田,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会了解,田字最开始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字,从最开始的九个方格,演变成今天的田字。
        1.2课堂教学
        在进行生字教学中,可借助电子白板,使用投影机播放事先制作好的教学短视频,展示所学汉字的读音、笔顺、词组、造句,以及书写的注意事项等,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进行互动,将有关汉字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示,并扩展了汉字的知识面,使学生理解汉字所要表达的意思,记忆更加的深刻,并了解字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可使学生认识到字的本义,激起学习的兴趣,为今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学生阅读的工具,已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外读物,而是有了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的网络资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1课堂阅读中的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使用智能手机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通过微信群,提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


然后在课堂中,安排学生先进行自学,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理解程度,进行反复观看,在完成自学后,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将学生提出的看法和建议进行汇总,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或者是查阅资料,也可以自己思考探寻问题的答案,教师只需做好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适当的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开展阅读教学,通过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2扩充阅读教学的知识面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文章都有自身的背景知识,包括了文章的作者、作者所处的年代,以及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等。背景知识介绍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网络,去收集文章的背景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比如,在《小英雄雨来》教学中,学生根本不认识雨来,通过在网络中搜寻《小英雄雨来》的背景知识,会了解到作者管桦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抗日活动,并以亲身目睹的儿童团团长作为原型,创作了该篇文章,展示了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捕捉敌情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和理解雨来为什么被称之为小英雄。
        3.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3.1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时时刻刻的在影响着学生,教师应认识到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不断的去学习和探寻新的语文知识,以提高自身语文知识的储备量。教师在开课之前,在网络教学资源中,搜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件资料,将这些文件资料整理之后,制作成微课视频、PPT课件,或者是整理出一系列的教学素材、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为语文教学做充足的准备。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从整理的文件资料中,挑选教学素材,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
        3.2电教媒体的应用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部分语文知识较为抽象化,学生理解和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仅靠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便很容易理解语文教学内容。例如,在《小英雄雨来》教学中,学生只能在字面上理解雨来的事迹,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而通过电教媒体播放《小英雄雨来》的课本剧,或者是视频影像,学生在完成文章学习后,再加上影视形象的感染,学生对雨来会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并感受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儿童的机智勇敢、活泼可爱。电教媒体的应用,将课本中的人物形象真实的展示出来,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尺度的把握,其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具有辅助教学的作用,以促进语文素养培养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语文素养,决定着小学语文素养渗透的程度,所以教师需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准确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思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素养[J].新课程(小学版),2018,(2):173.
[2]谢娟萍.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8):232.
本文系2019年陕西省榆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微型课题《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语文素养的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YWX191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