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曾方辉
[导读]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是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且数学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进行接触和学习,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思维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江西省樟树市刘公庙镇雌溪小学 曾方辉 331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是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且数学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进行接触和学习,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思维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太过于单一枯燥,并且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教授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而且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当前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进行数学思维培养的意义
        拥有数学的解题思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题目的解决,让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得到锻炼。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单纯地学会数学方法或者是单纯地学习数学解题思想[1]。而且,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感知事物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想象力都是属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改变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数学知识可能会遗忘,但是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来说是永远存在的,正确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且,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数学的思考方式对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化难为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带有随意性,不能认识到数学知识对自己学习其他学科的影响。有的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创设数学情景,但效果只是暂时性的。要想学生对数学产生持久兴趣,只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才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才能让学生从老师要我学变成要老师教我学。
        (二)重视问题的出现方法
        因为所有的思考都是从问题的出现开始的,所有的思考活动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数学知识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复杂系统的思考活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问,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引导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原因和结果有清晰的理解,并有意选择问题,通过诱导、比较、概括和其他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达到提高和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灵活变通。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如果说小组合作学习注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口能力,开发了学生一定的数学思维,那么,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如果老师再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开发,就会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这即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虽然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但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老师仅仅任务式地把教科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他们尽管也蜻蜓点水似的注意到了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一般运算训练方法,但在教学中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实践,更谈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要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以探索和创新的状态去积极追求知识,敢于标新立异。
        (四)培养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公式和规律是很常见的内容,这些公式和规律一般都可以通过演绎和归纳法来提炼。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熟悉这一方法上,通过推论概括出解决一种或多种类型问题的方法。教师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每一层使用循序渐进的问题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使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转换为一个明确的想法和思路来解数学题。运用分类及比较方法,将各知识点的内部关系联系起来,从而掌握全部知识,以便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似点,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数学的思维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因为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太重视,并且小学数学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少,教师为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便会忽略学生思维上的培养。为了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建设和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对不同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数学思维中最重要的便是发散思维和方程思维,发散思维可以让学生由点到面地学习数学知识,方程思维可以让学生系统简练地抓住题干和中心。对于发散思维,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设置以及一题多解的教学,让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吕新民.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上),2019(11):224.
[2]汝光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9(11):195.
[3]姜清波.浅谈学生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