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欧阳丽慧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欧阳丽慧
[导读] 分层教学模式作为新课改背景下探索新教学方式的优秀成果,值得各科教师结合学科实际酌情使用。在讲究高效的时代大环境中,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通过分层教学,对症下药,方能提高教学质量。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晓睦塘完全小学  欧阳丽慧 425600

摘要:分层教学模式作为新课改背景下探索新教学方式的优秀成果,值得各科教师结合学科实际酌情使用。在讲究高效的时代大环境中,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通过分层教学,对症下药,方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引言: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每一个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教师、挑灯夜战奋笔疾书的小学学子都心知肚明。小学数学教师是新课改下数学课程新标准的执行者,也是学生小学数学生涯的领路人,应谨慎选择符合新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鉴于不同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应依据学情进行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依据,通过将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进行分层的方式,最终达到差生变优、优生更优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1]。分层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普遍,例如:幼儿园的大中小分班教学,就是一种以年龄的大小为分层依据的分层教学法的体现;某些学校的快慢班,就是一种以学习接收能力的强弱为分层依据的分层教学法的体现。
        2.目前小学数学授课方式的缺陷
        2.1小组教学不等于分层教学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会为了便于组织讨论而将学生进行分组,但这种分组通常是以座位的远近为依据,不是本文所推崇的分层教学法。在小组教学中,分组只是为了方便讨论,并没有考虑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时,教师划分给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也是含糊而统一的,而非根据每个小组的实力来布置合适的教学任务,导致分组教学流于形式,对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帮助不大。
        2.2教师教学理念出现偏差
        新课改一再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某些小学数学教师似乎对此有错误的理解,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几乎完全放弃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一堂数学课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对学生施行“放养”的模式。这不免有些矫枉过正,尽管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但老师依然肩负着引导与约束的重大责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及时的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听之任之,让学生完全的自行发展。
        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3.1将学生分层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层呢?本文认为依据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将学生分为甲、乙两个不同的小组是学生分层的具体体现。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先给甲组的学生安排好位置,然后将乙组的同学安排在甲组的周围,便于乙组同学在学习甲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同时,通过甲组同学的启发获得学习数学的思路。例如:在《圆柱与圆锥》这一节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太过抽象,乙组同学理解起来会无从下手、非常吃力。这时,甲组同学将作业本卷成圆柱体的思维方式便会给乙组同学启发,教会乙组同学思维迁移和将理论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数学学习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分组的科学性,数学老师应在学生不知教师真实目的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测试对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评估,这样才能保证分组的依据是真实而客观的。


同时,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应适时调整等级分层,以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接受到最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3]。
        3.2将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的分层是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教学。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针对数学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复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再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将多个平面图形慢慢拼凑成一个立体图形的过程;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介绍几何体的名称后,直接开展几何体性质等内容的教学。这种贴心的教学方式通过降低学生刚开始进行新知识学习时的难度,然后逐渐进行难度加码,最后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可以帮助那些数学能力不那么突出、对数学学习不那么热爱的学生们勇敢克服心中的恐惧,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3.3将教学评价分层
        面对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教师不能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例如,一个学生本来能考90分,另一个孩子只能考60分,如果老师说好学生的标准是85分,那么,对于那个本来就学得好的孩子来说,他不需要认真练习也是所谓的好学生,而对于那个只能考60分的孩子来说,即使他很努力的学习,也未必能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这种挫败感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努力无用的自我怀疑。显然,这样是不合理的。那么,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才是合理的呢?本文认为,不妨将学生的分数与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成绩进步的百分比挂钩,例如,规定原本成绩在95分以上的,保持原有成绩;成绩在85-95分的学生进步3%;75-84分段的学生进步6%;60-74分段进步9%以此类推,只要学生达到标准,即可获得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深刻感受到进步的欢喜与努力的意义,那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才更有动力学好数学。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留意相对较弱的学生,及时发现并鼓励他们的进步,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受老师关注的,点燃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3.4充分利用微课资源,促进学生自我分层
        小学一个班级少说有几十号人,而一群人的学习能力不可能完全一样,势必会有强有弱,即使教师已经尽力想要通过分层教学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但毕竟教师对学生水平的把握不可能绝对精准,因此从教师处入手进行分层并不是万无一失的,而运用微课可以从学生出发,实现他们在课前自学过程中的自我分层。在录制微课时,教师应尽量将知识讲得详细一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能力选择是全程播放还是跳着播放微课,继而实现学生基于自我认知的课前分层。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在遇到难点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视频回放,避免出现知识漏洞越积越多的情况;而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只看重难点部分的讲解,并将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复习巩固、下一章节的预习或者放松自己。这样一来,微课的应用就很好的解决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师不好安排教学进度的问题,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提高。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法,做好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工作,并且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从课堂教学和课前自学两方面进行分层。同时,教师还应适时调整分层,以确保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付玉德.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0(33):124-125.
[2]邓秀姿.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20(41):31-32.
[3]郭素玲.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20(26):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