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的传承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王惠
[导读]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对生活观察总结的智慧精粹,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民间剪纸传承方式通常是家族式的言传身授,单一传承导致民间剪纸发展缓慢,濒临失传。本校开展的剪纸校本课程,挖掘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蕴含的丰富资源,不仅补充并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而且对民间剪纸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我校剪纸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民间剪纸在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分析总结。

重庆市北碚区澄江小学 王惠  400700

摘要: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对生活观察总结的智慧精粹,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民间剪纸传承方式通常是家族式的言传身授,单一传承导致民间剪纸发展缓慢,濒临失传。本校开展的剪纸校本课程,挖掘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蕴含的丰富资源,不仅补充并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而且对民间剪纸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我校剪纸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民间剪纸在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民间剪纸    教学方式  传承  创新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通过千百年来对生活观察总结的智慧精粹,集聚了最朴实的思想情感,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民间剪纸传承方式通常是家族式的言传身授,单一传承导致民间剪纸发展缓慢,濒临失传。在此大背景下,我校将民间剪纸引入美术课堂就有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当前剪纸艺术濒临失传,可以大范围的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使学生成为根植于民族土壤的具有民族情怀的“有根的一代”;二是使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与时俱进的时代新人。
作为我区的剪纸特色学校,我校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剪纸特色活动,以剪纸为载体和突破口,不断研究“民间剪纸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创新”的课题在五年的研究实践中,收获了些许的成果,下面具体来谈:
        一、培养学生剪纸学习兴趣。
        (一)创设剪纸氛围,引起儿童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为了创设更浓厚的剪纸氛围,让学生对剪纸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校开展剪纸特色教学活动;开发编写了剪纸校本教材;开展千人现场剪纸活动;带领孩子走进社区,为居民送上剪纸作品;剪纸校园文化建设---让剪纸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校园处处洋溢剪纸的文化气息。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剪纸文化与我们的孩子面对面,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这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二)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一些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教师在课堂之中展示一些名家的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剪纸文化,通过不同地区剪纸作品的不同,让学生思考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对剪纸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学习剪纸艺术。教师还可通过直观展示作品等方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剪纸技巧和剪纸艺术知识。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剪纸艺术鉴赏等教学任务,更好地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简单可行的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学剪纸基本符号
        剪纸符号是剪纸中不可或缺的装饰手法,用来表现作品的完美气韵。当我们掌握了剪纸符号的剪法以后,就可以设计构图,进行剪纸的完美画面创作,这就等于给学生开了一扇窗。所以我首先,在对民间剪纸的历史,分类,风格特征等相关文化背景进行了相应简洁的追溯介绍之后,就直接从民间剪纸的基本语言(符号),即圆形、水滴形、弯月牙形、锯齿纹、花瓣形、细长线、逗点形、叶子行等教学开始,让学生临摹仔细画好并且牢记这几种基本形,同时掌握他们的剪制方法,这些剪纸的基本符号的造型,非常简练,对每一位学生造不成任何压力,学生很容易掌握,这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剪纸的兴趣。教学民间剪纸过程中,从剪纸的基本符号学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先画后剪
        即结合美术教学进行画剪,穿插进行绘画造型的引申教学,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予以渗透融合,比如用简笔画为载体,引导学生,大处落笔,细心收拾,引导学生用比例线和辅助线进行造型的方法,此时的学生因为希望自己具备抓住形象特征的能力,有学习准确造型的迫切心理,所以非常容易接受这美术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为造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在无形中不断的激发着学生自主的创造力。从生活中最常见的静物、花卉、景物开始临摹剪、写生剪。对于更复杂的纹样,如十二生肖动物及经典民间剪纸纹样的剪制,都让学生先画出比例,画出草稿再剪,通过这样的大量练习,学生们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后面的教学内容非常容易深入开展,学生能够余出精力关注到民间剪纸新奇的构图和丰富的内涵,更深的领悟民间剪纸的审美韵味。
        第三步:创作剪
        即回归开始的阶段,以画为辅,直接剪为主。比如吉祥剪纸,谐音寓意剪纸的教学,本身这些纹样的构图立意都非常精妙,但因为学生有了基本功,就能够快速地领悟,并且剪出。
        教学民间剪纸过程中,用“剪---画剪---剪”的模式教学,实效非常好。
        三、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们研究出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
        1、小组比赛式
        通常在剪纸课的前几节,教师都会以最简单的几何形的剪制或撕制为教学内容,采取计时比赛的形式,使学生快速地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对工具材料的驾驭能力。
        2、现场示范式
        教师通过课堂上演示,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比如,教师示范多折剪纸,学生就能够直观感受到剪纸“事半功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临、变临学习式
        比如教学剪纸十二生肖,在第一步印象剪之后,第二步,我给学生提供图片,挂在黑板上,学生对临剪,引导学生理解抓住形象主要特征的意义。第三步,变临剪,即让学生观察几分钟,然后将生肖图片拿掉,让学生凭记忆剪,记忆模糊的地方就自己随机创意剪。通过这三步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能力及创造能力。
        四、课程开展取得的初步成效
      现在,我校大部分学生拿起剪刀都可以剪出难易不同程度的剪纸作品。另外,我已经完成了剪纸教材《剪纸教程》及相关材料体系的编写,这套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改变了剪纸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从2016年起,我校将学生作品中的剪纸佳作汇聚成《学生剪纸集锦》。通过以上做法来显示学生的剪纸才能、宣传我校文化特色和素质教育的良好状况。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剪纸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从发展传统文化艺术的需要来看,如何使剪纸课程在学校内进一步深化,与各学科整合,体现出教学的多元化,教师的一专多能,这需要长期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活教育[M].南京师大. 2012.04
[2]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中国民间美术丛书[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01
[3]孔子学院总部著.学剪纸[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6.01
[4]要红霞. 怎样学剪纸[M].金盾出版社.2008.07
[5]陈甸.美在民间——中国民间剪纸与民俗文化初探[J]. 大众文艺(第11期).2011. 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