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贸易投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张丽娜 夏克鸿 吴蕾
[导读]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出口稳定增长,经济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其他各国在非洲的贸易投资已纷纷从其各自的行业领域集中转移到资源行业。在此国际国内双重背景之下,如何实现中国对非洲投资贸易的优化,更好的实现对非洲贸易和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在参考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前提之上,从非商业投资理论方面阐述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区域影响与优化策略。

辽宁工业大学 张丽娜 夏克鸿 吴蕾  121000

摘要: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出口稳定增长,经济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其他各国在非洲的贸易投资已纷纷从其各自的行业领域集中转移到资源行业。在此国际国内双重背景之下,如何实现中国对非洲投资贸易的优化,更好的实现对非洲贸易和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在参考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前提之上,从非商业投资理论方面阐述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区域影响与优化策略。
关键词:中非贸易;在非洲的投资;中非国际经济合作
        一、中国在非洲贸易和投资发展概况
        1.中非贸易发展迅速
        在中非双方的一起努力下,中国在非洲的贸易投资越来越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在1950年代,棉花,磷酸盐,手工艺品和矿物等主要商品主导着中非贸易。在1960年代,它主要发展为纺织品和服装。1970年代,中国工业产品出口逐渐增加,约占40%[1]。在1980年代,中国对非洲的出口包括茶叶,大米,缝纫机,自行车,热水瓶,化学原料,燃料,文化体育用品和花布,占中国总出口的85%。在1990年代,它开始转向高科技,高价值的产品。进入21世纪,中非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占中国出口的50%以上,纺织品,服装,茶和鞋等主要产品的份额大幅下降。非洲对中国的出口主要包括磷酸盐,棉花,咖啡,腰果,椰子,铜,锌,木材和钻石等初级产品。非洲出口结构,主要是资源型产品,没有太大变化。李玲(2008)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应基于非洲工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中国的比较优势。唐正平(2002)认为非洲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需要资本投资。中国公司需要在非洲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农业投资。杨红梅(2008)根据中国石油工业的特点和非洲的投资环境,分析了中国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原因和投资状况。刘洪武和王涛(2008)指出,在非洲投资私营企业可以帮助增加非洲的就业机会,选择中非贸易结构,并发展非洲经济。可以看出,选择合适的投资领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在非洲的成功投资[2]。
        2.中国对非投资稳步增长
        到现在为止,中国在非的投资总价值达到5119万美元,平均项目投资为50万美元,其中11个超过100万美元。在1990年代,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开始增长。1996年,中国在非洲投资了5625万美元。1999年,中国在非洲投资9500万美元,建立了54家公司。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在非洲的经贸领域稳步扩大,投资水平稳步提高。据统计,大约有57家中国公司在非洲投资。这导致了中非之间的国际经贸关系。深度至为重要,对中国和非洲都有许多经济利益。因此,认真分析中非贸易和投资问题,研究和制定促进中非国际经济合作可持续发展,改善中非关系的经贸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二、中非国际经济合作研究现状
        1.国内相关研究
        中非合作的北京峰会论坛提出了贸易投资保证的八个措施让中非间的贸易速度大大增加。中非贸易论坛的北京峰会提出了八项措施,中非贸易的迅速增长为中非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非洲经济走上了增长之路,为扩大中非贸易提供了发展空间。魏勤同的研究发现,非洲对华出口的快速增长伴随着国内对原材料和商品价格的需求增加[4]。孟大林强调,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给非洲各国政府和企业施加压力,要求它们积极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李军(2002)对非洲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非洲的艰难和艰难的投资环境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非洲拥有许多投资机会。陈宗德(2004)指出,随着非洲经济的增长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非洲经济需要大量的外国投资。在侯赛因之前,中非贸易额非常有限,直到1980年代后期才有所改善。在1990年代,中非贸易迅速发展。除1991年和1998年外,1990年代的贸易增长率超过40%。
        中非经贸交流的范围很大,投资占31.63%。采掘业项目占6.04%,投资额为18.82%。尽管在服务业,轻工业,家用电器,机械等行业的投资数量有所增加,但其份额却极为有限[5]。
        2.中国在非洲贸易和投资结构的特点
        随着中非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中非出口贸易结构不断改善。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迅速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完全了解非洲自然资源的最佳条件。从最初的原材料加工业到对工业和电气设备的投资及其逐步扩展,从中国对非洲投资的所有高科技行业看,都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收获很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比如资源结构还不够完整,第二,高科技投资额仍然相对较小,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毕竟,非洲仍有许多市场。一方面,它可以节省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使非洲市场超负荷并提高公司的利润率。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非洲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非洲产业结构,促进非洲经济增长。


但实际上,中国的投资并非针对非洲的高科技领域,而是继续流入非洲的资源部门。这种投资状况不利于中非经贸的可持续发展[6]。
        3.非商业投资的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如果要全面解释和解决中非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使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外国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结合在一起。地理位置、企业的真实内部控制、控制的实际权利都对中国投资非洲的目标有很大影响。其实中国在非洲不同的投资类型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如果是投资资源类型的企业就会主要关心要投资企业的位置,因为安全很重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并购的决定因素是地点,企业家技能和企业文化。以技术为中心的并购是核心资产,控制权和当地条件的关键要素。其中,政治和法律因素是所有类型的公司并购的公共决定因素。
        4.非洲对中国公司在非洲投资的区域影响
        位置因素包括直接位置因素和间接位置因素。定位因素直接指的是某些东道国的有利条件所产生的区位优势,包括广泛的产品销售市场和有利的政府投资政策。间接选址因素是指在投资国和所在国造成不利条件的选址优势,包括出口运输的高成本。区位优先权决定了跨国公司是否进行外国直接投资并选择投资领域。这和西非不安定的国家大环境分不开,还有西非的地理位置不利于投资。如果中国公司想利用非洲资源,就必须在非洲投资。区位优势的简单性和可持续性决定了其他地区的投资无法从非洲资源中受益。这取决于资源型产业的性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地点并不是投资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考虑到西非的投资环境,高科技产业可以通过与非洲贸易而不是外国直接投资来使非洲市场超负荷。区位因素并不是高科技投资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应将原材料数据和非洲的地理位置作为投资的重要参考因素。尽管非洲仍然具有“地理因素”,但中国的外国公司没有资格直接在非洲投资,只能进行国际贸易[7]。
        三、中非贸易投资发展的相关对策研究
        1.外部环境的创造
        政府应为中非在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使两国拥有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经济和贸易条件,它们必须签署双边或多边协议,以帮助非洲改善其落后的基础设施。扩大对来自非洲不发达国家的中国出口产品的零关税待遇范围,增加受益人种类,并在国外建立经贸合作领域。
        2.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
        行业协会应发挥充分的信息咨询作用。国家的行业协会主要责任是负责非洲投资信息的询问,提出合理的投资建议并制定标准。有必要规范行业竞争,规划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利益。同时,成立了一个投资信息咨询中心,以收集和研究信息,并向有意在非洲投资的中国公司提供有偿咨询服务。公司必须选择合适的出口产品的结构。随着非洲经济的持续改善,关键产品已无法满足非洲市场的需求。有必要优化非洲的出口结构,增加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加强产品研发,提高产品价值,并创新产品以满足非洲消费者的需求[8]。
        3.及时研究和控制风险
        对于成功的投资,风险水平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评估风险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对公司进行全面的市场研究和分析,并与公司进行充分沟通以投资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国家的经贸政策。然后运用专业知识来调查被投资公司在市场中的潜在投资风险和成本,调整不合理的投资结构,根据时代的趋势延长或合理降低投资比例,并着眼于高科技。高科技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将最终实现中国在非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影响中非贸易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随着中非贸易投资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种国内国际问题一定会不断凸显。此时,对中非贸易投资的优化就显得尤其重要。在今后,如何评估中非贸易投资以及如何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就成了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罗建波.21世纪的中国外交战略与中非关系[J].中国外交,2008(4)
[2]杨光.希望的大陆友好的伙伴--迈入新世纪的非洲发展和中非关系[J].中国外交,2006(22)
[3]陆苗耕.中国开展非洲外交的特色[J].领导科学,2008(1)
[4]刘鸿武,王涛.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现状与趋势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5)
[5]黄泽全,互补优势互利共赢-合理利用和开发非洲资源[J].国际经济合作,2003(12)
[6]安永玉,非洲发展中面临的国际机遇与挑战[J].西亚非洲,2008(9)
[7]杨立华.中国与非洲:建设可持续的战略伙伴关系[J].西亚非洲,2008(9)
[8]王洪一.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的现状、挑战和机遇[J].当代世界,200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