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月   作者:薛 冰
[导读] 朗读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也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中国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教学方式逐渐演变,但是朗读却是在一直保留和提倡。古人的吟诗作对就是采用朗读的方式,更能表达出内心的情感,而且,小学一年级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襄州区峪山镇中心小学    薛  冰    441108

摘要:朗读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也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中国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教学方式逐渐演变,但是朗读却是在一直保留和提倡。古人的吟诗作对就是采用朗读的方式,更能表达出内心的情感,而且,小学一年级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字:习惯;兴趣;引导;激励
        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农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少,方言音重,朗读能力弱,需要老师严格的要求,积极地引导,耐心的帮助,才能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增强朗读兴趣。
        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习惯的养成就要从小抓起,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学习东西是最快的,一年级学生跨过了幼儿园阶段,是真正意义上开始学生生涯,九年义务教育从此开始,所以,一年级开始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那么朗读时就要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呢?
        (1)要注重对学生坐姿的调整;严格要求学生坐正,肩平,小腿弯曲与身体呈90度角。因为正确的坐姿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骨骼发育和身体健康,还能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发声准确,流畅。
        (2)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提到孩子的语文学习,我们常常会说到一个词就是“语文素养”,很多家长现在都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是最重要的,也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事。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朗读呢?
        (1)激趣导入;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一堂语文课也是如此。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的质量,课导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课导得不好,学生就会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在一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在教学《对韵歌》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对一对对子好不好?有些学生就来了兴趣,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笑着说:“我来说,你们对,看你们对不对得上来”这下好了,全班同学都来劲了,眼睛齐刷刷地看到我。云对——雨,雪对——风……又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没有尾巴,你们有尾巴吗?孩子们都笑了:“我们没有尾巴”。那谁有尾巴呢?孩子们兴趣来了,“猴子有尾巴,兔子有尾巴,松鼠有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为学生入情入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范读感染;朗读训练指导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范读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对此,教师的范读对于学生的朗读有直观的帮助,甚至立竿见影。教师在范读的时候,感情的投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等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朗读基础和对朗读的兴趣。好的范读,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高,老师的示范对学生的朗读学习特别重要,另外,一年级教材大多以诗歌、韵文为主,针对性教学,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还能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和朗读兴趣。老师要灵活教学,可以先选择一些简单的,字数少的诗歌入手,让学生先容易掌握,从而找到自信。然后再教韵文和童话故事,丰富的内容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3)配乐渲染:音乐可以陶冶情操,通过乐曲中音符的力度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给学生一种更直接、更丰富的感受,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唤醒学生的朗读体验。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现在的教室都属于多媒体教室,可以使用互联网投影工具.在朗读的时候配上抒情的背景音乐,渲染课堂氛围,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更容易投入情感和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情境: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单调的朗读会使学生在坚持几分钟后就会开始昏昏欲睡。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兴趣。
        (5)问题引导: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去寻求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探究式学习,学生带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就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向目标前进。探究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最终化为具体的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向。如:在教学《大还是小》一课时,可以提出“什么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我又觉得自己很小?”。
        (6)激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一年级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老师的一次鼓励,一句表扬,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如:我们班有一个男同学,学习能力比较弱,没有自信。有一次在要求朗读课文时,他乱夷充数。嘴巴张得大,声音却听不见。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就不敢读了,深怕我发现他。这时,我摸摸他的头,用温柔的语气笑着说:“你要坐直,这样声音才能读得响亮。读错了不要紧,老师听见了会帮助你的,你说对吗?”他点点头,开始大声地读。我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发现错误及时给他指正。这样读了几遍后,他的朗读变得流畅了。然后我走到离他比较远的地方也能听见他的声音,我发现他的身体也坐直了。因此,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老师要善于倾听并找出学生的问题和闪光点,及时的鼓励和表扬,点燃学生对朗读的激情。
       总而言之:朗读是一年级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机,只有把基础打牢靠了,才能更上一层楼,朗读也是语文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好语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教师先应该重视朗读,才能指导学生更快融入到朗读的世界,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年级语文教学,从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到感情朗读,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学生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农村一年级学生胆子小,方言音重,表现欲望不强,更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引导、帮助,使他们获得信心,增加兴趣,从而学好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还有很多,上面这些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个人见解,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祖国花朵,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