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7期   作者:张利
[导读] 近年来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备受关注,在实际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期间,
        张利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710077
        【摘要】近年来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备受关注,在实际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期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针对在此期间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在保证实验室中各项操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同时,为后续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高效工作提供依据。在现阶段我国科研水平逐步提升的趋势下,既要保证实验室研究有效性,也要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在排除各项安全风险的过程中,需要紧紧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在做好全面化、跟踪化、智能化管理工作期间,进一步提升各大研究所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性。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科研水平;解决方案;
        【引言】对于实验室而言,其承担着培养高技术人才的责任,为开展各项实验活动提供相应场地。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案提出了严格要求,不仅能够有效排除实验室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也能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在保证实验室建设达到标准要求的同时,着重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在防止实验室产生安全事故的基础上,全面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本文从科研实验特点入手,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展开阐述,针对如何正确解决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全面探讨。
        1科研实验特点
在科研所的实验室内,有诸多精密仪器和危险化学用品,但是实验室内部的空间比较小,人员集中程度比较高,无形中就会对研究所实验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实验室内部环境暴露,像颗粒或是粉尘等,同样也会对实验换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现阶段大部分的研究所实验室,都具有人流量打、实验量多的特点,一旦实验操作人员自身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内容缺乏全面认知,极易产生实验设备操作缺乏合理性、危险品处理缺乏有效性的问题,进而就会产生诸多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加之实验仪器设备自身是否具有稳定性和高质量,对于研究所实验操作安全性具有直接影响。这就要求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紧紧结合科研实验特点进行分析,防止实验仪器或是试剂遭到破坏,在保证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同时,降低科研实验对环境的污染,进而保证各项科研实验操作顺利开展。
        2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在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期间,其实际应用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对管理人员的规范力度比较小;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期间,过于注重教育形式,导致忽视开展实践训练活动的重要性。这样就会因为实验操作人员自身操作事物、实验室设备故障、物质运转缺乏有效性等多种因素,而加大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在对实验室内的危险物品进行管理期间,缺乏有效性[1]。主要就是因为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等。实验试剂和实验器具的种类繁多,在对其进行存放和管理期间,要求较多,如果没有做好风险排查工作,就会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3解决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要对策
3.1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着重管理毒害实验物品
在开展实验活动期间,都是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其承担着多项工作职责。对于多种多样的实验活动而言,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就要做好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作,此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此来为高效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创造条件,保证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都能够有序开展。


首先要对用于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各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如要设置专项应用款项,将其用于实验室专项建设工作中;完善实验室基础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这样即便是产生安全问题,这些设施也能充分发挥功能作用,进而达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目的。其次,要对实验室实践操作方面的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如要合理安排不同实验项目开展实验操作的时间,将具有相同内容的课程,安排在相近或是相同的实验室内,以此来增强实验室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实验室设备维护、检查、养护等多项工作,在此期间一旦发现存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实验器材,就要对其进行报废处理,进而减少实验活动的各项不安全因素。最后,注重开展危险实验物品管理工作,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做好实验危险物品存放、领用、处置等各项工作。尤其是在对有害有毒的实验物品进行存放期间,要使实验室长期处于通风的状态;为实验操作人员配备具有专业性的防护工具,在发现安全隐患的时候,通过正确应用防护用具的方式,有效减少实验室危险物品对人体的伤害;保证实验整个过程都具有无公害的特征,最大程度上降低实际开展的试验活动,对实验室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2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实验室各项操作行为具有安全性,就要具备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使其对实验操作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为了能够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在开展实验活动期间,就要紧紧结合极易产生的各项安全问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调整。
首先成立实验室安全监管小组,如所领导任组长,各个研究部室主任和安全管理人员任组员,主要就是针对实验室内部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在经过细致讨论之后需求解决办法。实验室安全监管小组内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要积极承担自身管理职责,既要签订责任书,也要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准确落实。其次,监理安全排查和安全应急预案系统,定期开展实验室设备安全检查和维修等多项工作,如果发现安全问题,就要及时上报到上级管理部门。安全监管小组要到实验室,对极易产生的各项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结合具体要求对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调整[2]。在实际设定安全应急预案期间,要针对不同种类的实验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之后还要按照预案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实践演练,在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各项要点的同时,保证安全应急预案启动的及时性,将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降低安全事故对实验室环境和实验室操作人员的伤害,进而使安全紧急预案充分发挥功能作用。
3.3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实施安全操作练习
在开展实验活动期间,产生安全问题主要就是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为了能够保证实验室操作安全,就要通过加大安全理论知识教育培训、实践演练等方式,不断强化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及时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及时解决问题。
首先落实安全理论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实验操作人员的闲余时间,将实验室作为基础单位开展安全理论教育活动,同时还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安全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参加到该项活动中,学习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完成考核达到标准要求之后,才能进入到实验室内,辅助实验人员使用实验设备。在完成实验操作之后,将实际应用的实验物品放回原处,防止因为产生反应而引发安全问题。其次,定期开展安全实践演练。例如可以将知识竞赛活动作为主要载体,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应用到的各类试剂摆放、储存、操作流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核,以此来增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观认知。通过开展具体的试验活动,引导实验室管理人员做好各项工作,对操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和信息数据进行正确记录;采取科学有效方式处理安全问题,进而减少实验室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总之,实验室是锻炼实验人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能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各大研究所实验研究水平具有重要帮助。为了防止在实验操作期间产生安全问题,就要明确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内容,通过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的方式,保证各项实验操作活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少莽,关媛.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92):140-141+146.
[2]韩丽娟.化工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9(2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