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会科
巴州敦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 841300
摘要:我国非煤矿产资源丰富,当前开发利用了100多种资源,这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采矿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大了非煤矿产资源的发掘力度。目前,非煤矿山的安全管理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结合非煤矿山使用的安全管理系统,各项活动必须遵循PDCA原则,从而使非煤矿山能规范对开采活动的管理。本文对基于安全标准化的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煤矿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关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矿山企业也开始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标准化规范,但在当前非煤矿山安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标准化规划未得到有效实施的问题。而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的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系统,能促进非煤矿山的开采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为矿山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非煤矿山安全隐患排查
1、明确排查原则。非煤矿山中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多,在排查时应明确如下原则: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将隐患排查工作落实到一线,分级排查逐级督查,以时效性要求为根基,对安全隐患排查的层级和频次进行确定。
2、建立隐患排查标准。非煤矿山应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它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对具体的排查标准进行建立,借此来为安全隐患的判断提供依据,保证隐患排查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安全隐患排查的具体流程。非煤矿山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时,应结合与生产作业环境有关的信息,对排查任务加以明确,并通过具体执行任务的划分,为排查工具的顺利开展进行提供便利。在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正式开始前,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安防设施等。
二、创建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过程
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露天矿山实施指南》的要求,创建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时,首先要确立方针和目标,成立工作小组,然后按照PDCA循环理论,逐步分析各要素所涉及到的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分办法,最后形成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并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创建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流程
.png)
三、基于安全标准化的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1、系统需求研究。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由国家安监总局制定,不同省市自治区逐步实施,现代矿山安全管理将应用安全控制技术和信息自动化技术,对矿山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基于安全标准化的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的核心表现在:①风险分析;②制度完善;③过程控制;④绩效改进。其最终目标是控制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缺陷,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为规范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秩序,避免事故发生,从根本上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各地非煤矿山企业要特别重视安全标准化建设,为了实现矿山安全管理的目标,矿山企业必须提高信息化水平。
2、B/S应用模式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利用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开发安全管理系统已成为一种趋势。互联网应用系统有两种模式:C/S模式及B/S模式。与C/S模式相比,B/S模式更具优势,例如,使客户端变得简化,无需像C/S模式一样将客户应用程序安装到各个客户机上,只需遵循通用浏览器软件即可,能在网上发布信息。
四、基于安全标准化的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系统功能与应用
1、系统结构和功能。系统开发的目的是将矿山安全标准化14个一级要素所涵盖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整合。先设立“矿山基本信息”及“系统管理”模块,再按《规范》要求建立“矿山安全标准化”模块,在此基础上,根据矿山企业的实际需要,增设“项目验收”、“证照管理”、“通知与留言”、“预警提示”等模块,以此方便矿山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实现与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的数据接口。
1)维护用户信息并定义每个用户的权限。
2)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数据库,包括矿山基本信息库、危险源信息库、安全教育培训数据库、劳保用品库、职工职业健康档案库、技改立项与安全措施信息库、隐患排查与违章记录信息库、应急资源信息库、事故信息库等,能存储各种数据信息和数据间的相互关系,为管理者查询和辅助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源。
3)提供数据接口,将矿山现有人员信息报表直接导入数据库,安全员收集的隐患和数据可直接转入数据库,安全员检测到的隐患和采集到的数据可直接导入数据库,从而实现各级管理人员对隐患的实时掌握;设有“证照管理”模块。可对企业的公司证照(含采矿证、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等)、个人证照(含矿长资格证、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及员工其他重要证书等)、特种设备证照的添加与查询,在证照有效期末对相关管理人员予以提示,以尽快更新证书。
4)建立功能齐全的网上查阅与审签系统,各部门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上传及查看矿山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与文件、各类安全报表等;有权限的管理者可通过网络审签提交的各种申请。
5)动态监控安全生产管理,在线发布与更新企业内部安全信息、计划及通知,并通报日常安全检查结果,对安全隐患和缺陷、违章违纪、“三级”教育卡返还、证照审查期、技改项目完成情况等进行预警提示。
6)建立信息互动平台,让员工就矿山生产建设、安全管理、技术问题等提供意见与反馈信息。
2、系统实施和运行模式。为了实现系统的设计功能,系统开发工具为Active Server Pages 3.O及IIS5.1,网页设计选用Macromedia Dream weaver 8,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将SQL查询语句与AD0相结合,实现数据的添加、修改及删除等操作。
根据系统的运行要求,选择性能适中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配置安装好服务器及后台数据库;在矿山内部局域网中,用户可打开任意一台浏览器,在其地址栏中输入系统的主页地址(服务器IP地址+web主目录或存储网站系统的虚拟目录路径+登录页面),即可调出登录页,开始运行本系统。
3、系统的应用优点
1)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系统采集的数据由计算机统一管理,可避免由于传统手写记录及文档管理中因记录本损坏或丢失,而引起的所有记录缺失的风险,有效地保证了所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另外,计算机记录可减少人为误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2)实现资源共享。系统各模块均设置了信息查询及浏览功能,普通员工可根据实际需要点击查询相关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及有关文件;系统设置了“通知和留言”的交流模块,有权限的管理者可发布最新通知和计划等,普通员工可对矿山日常生产管理进行评价及发表看法,实现安全管理和技术经验的交流,分享安全知识。
3)实现网络化和可视化查询。系统提供数据网络接口,利用互联网或局域网将巡检数据及分析报表等传送给有关部门,以实现信息共享。企业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可随时在办公室内查阅安全管理信息,节省时间,提高办公效率,真正实现“安全信息一手掌握”。
4)实施网络审签及流程化管理。系统涉及项目申请模块,包括技改项目申请、劳保用品申请、安全措施申请、工程验收申请、隐患排查整改等,其审批方式为“三级网络审签”,即有需求的部门提交申请,然后通过网络按“团队、部门、公司领导”的模式逐级上报,直到获得授权部门负责人的审批结果为止,全过程采用流程化管理模式,步骤严谨,环环相扣。这种审批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从而节约了资源。
参考文献:
[1]刘业娇.基于安全标准化的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系统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6(05).
[2]向红海.基于安全标准化的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系统探究[J].低碳地产,2016(08).
[3]王强.基于安全标准化的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系统探究[J].智能城市,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