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7期   作者:汪林耀
[导读]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比较多,为保障整体工程质量就一定要对外界
        汪林耀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  湖北省  宜昌市 443007
        摘要: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比较多,为保障整体工程质量就一定要对外界多种因素进行考量,从整体上提升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持续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当前阶段许多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缺乏足够的关注,这种情况导致后续施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施工计划的正常进行,甚至还可能会导致成本过高和资源过度损耗。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整体建筑施工的变革与创新,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持续加强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促进建筑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引言: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建筑企业近年来伴随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建筑规模和建设数量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在当前多元化市场竞争环境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优化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是现阶段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鉴于此,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并针对施工现场管理的常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处理对策,以此为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建筑工程相关施工技术研究
        1.1地基施工技术
        在实际施工中,地基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与基础,地基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水平会对项目整体进度产生影响,因此,要注意地基施工技术与施工过程的管理。我国当前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多样,一些建筑项目地基在建设上试验的仍然是软土地基,在软土地基进行施工的同时假如处理的不适宜则会导致滑坡和下沉等情况出现。为了防范这种状况的发生,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适当开展软土地基的加固和处置。按照具体的情况试验各种加固技术:试验真空预压施工技术,试验塑料排水板和砂垫层等相关构件,以合理完成地基的加固;试验置换垫层技术,不断提升地基稳定性。地基压实之后,使用施工注浆法把混凝土和地基结合,以提升地基土壤的黏结强度,最终实现加固压实的目标,使地基自身的承载力得到保障。
        1.2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属于现代建筑工程经常会用到的材料,因为混凝土自身的良好性能,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当前仍然有部分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并未对混凝土材料和混凝土施工技术给予高度的关注,使在实际应用混凝土时产生了很多的不足,诸如其强度和硬度不足以及产生大面积裂缝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也对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在混凝土实际进行运输时需要挑选较为平坦的道路,防止产生搅拌不匀称而产生分层的问题。
        1.3防水施工技术
        工程施工需要进行防水处理,合理配比不同强度的水泥和混凝土。选择收缩性能较低的水泥,配备较好的粗细骨料。粗骨料和细骨料间针片状石子不能超标,尤其是细骨料含泥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设置一定施工缝,控制混凝土坡度。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浇筑方式,从坡脚向上浇筑,先整体震荡后再均匀震荡,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使用微型平板振动器设备,按照1/3的搭接方式自上而下进行振捣。混凝土处理防水施工需要抹平防水基层,避免出现松动或凹凸不平的现象。针对掉灰等问题要严格根据工程要求,设置排水坡度。其中,地漏部位排水层应比防水层低,涂抹防水前,应清理基层表面杂物,重点清理管道根部和排水口等位置。涂刷时可依据先低后高的原则,第一层土层应基于一定基层,厚薄适度,无暴露点地大面积涂抹,针对排水口、地漏和阴阳角部分进行漆涂刷。
        1.4抗震施工技术
        汶川地震后,人们对施工质量和建筑物抗震性更加关注。部分地区建筑设施中增加了抗震施工技术,提升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等级。抗震施工技术是结合具体城市建设和一些地震多发区的应用技术,通过提升结构承载力、施工时刚性建设和强度建设,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1.5电气接地技术
        接电施工在建筑物电气通路设施中尤为重要。建筑物多为钢筋和混凝土结构,各处有效连接以保证电气暖通设备电路施工。电气接地技术使建筑物具备避雷功能,避免在雷电天气被击中,做好电气接地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2.1做好施工现场的勘探工作
        在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现场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具有重要影响,为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工程施工效益,规避安全问题的再次发生,在进行现场管理时,做好施工现场勘探作业是极为必要的,具体而言就是在工程施工作业前,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需明确了解施工现场地下环境复杂程度、地基施工难度以及施工作业成功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施工方案的制订,从而在确保设计方案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为后期各项作业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在进行施工现场勘探作业过程中,为确保勘探的有效性,相关部门需借助当前先进的勘探设备和技术,对施工作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勘探和数据分析,以此在明确了解施工困难度的基础上,为后期防治措施的有效制订奠定良好基础。
        2.2提高人员选拔标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施工管理人员作为现场管理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步伐相对较快,因此在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的管理目标,提高人员选拔标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是极为必要的,具体而言就是在进行人员选拔过程中,有关部门不能为满足人员配置需求降低人员选拔标准,应该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纳入考核范围,在确保聘用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预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水平,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也是极为必要的,即在完成人员选拔工作后,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需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和相关专业知识考核,以此为预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3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监督管理机制
        在进行现场监督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与否,在很大程度对房屋建筑施工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当前房屋建筑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部分施工单位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过度地关注于企业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导致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始终未能落实到实处,影响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同时,工程整体施工效益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进行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作业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以期在规范各施工建造步骤的同时,及时排除施工现场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为预期施工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单位需采取有效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现场管控;合理引进和运用先进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占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策略[J].智能城市,2019,5(23):82-83.
        [2]丁佩,周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35):105.
        [3]王守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138.
        [4]丁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其现场施工管理剖析[J].居业,2018(12):138+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