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黄花菜栽培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7期   作者:辰更
[导读] 黄花菜不仅可当作蔬菜,也可作为观赏性花卉,各地区种植黄花菜有利于当
        辰更
        安徽省萧县青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235200

        摘要:黄花菜不仅可当作蔬菜,也可作为观赏性花卉,各地区种植黄花菜有利于当地有机农产品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旱地黄花菜栽培技术。研究过程中,从前期种植管理、栽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这几方面出发,探究旱地黄花菜栽植重点及关键技术,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旱地;黄花菜;栽培技术
前言:
        黄花菜俗称金针菜,也可称之为忘忧草、萱草、健脑草等,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栽种黄花菜,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不仅可当作花卉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也较高,自明代中期成为蔬菜食用,可使用花蕾部分具有较高营养,富含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为食补佳品。为了能够提高黄花菜栽培质量,需加强旱地黄花菜栽培研究,抑制水分蒸发,蓄水保墒,减少病虫害,使其适用于旱地栽培。
一、前期种植管理
        1.除草
        黄花菜属一次栽植多年次收获的作物,在栽种前必须对田块多年生杂草实施灭生性化除,可以用农达(41%草甘膦异丙胺盐)600ml/亩兑水25千克 喷雾,如果只是局部有多年生草也可以考虑局部施药除草,否则后期除草不仅加大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还会伤害黄花菜根系。为确保药剂能够有效传导到杂草根部位置,使之死亡,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在施药一星期内,不能割草、除草、放牧或耕翻。对于周围的路边、埂边的多年生杂草,在种植黄花菜前也需要进行灭生性化除,以免逐渐侵染至田块中[1]。草甘膦能够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在喷洒时不可将其喷到或漂移到其他植物上,以免造成药害。草甘膦易于钙、镁、铝等离子络合失去活性,稀释时应使用清洁水,避免使用含泥沙的浑水或脏水。
        2.整地
        黄花菜发达根系,适应性强,耐贫瘠,无论山坡还是平地均可种植;对于土质无较高要求,在粘壤土、砂壤土上均能正常生长。本次研究以旱地种植为主,无需进行土质选择,在确定地块后,有条件可以进行一次土壤深耕,耕作深度30cm以上,以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无深耕条件可直接进行旋耕作业,保证耕作层无残茬与大土块,做到下虚上实,深、净、平、细,地面平整,便于栽植即可。
        3.施足基肥
        黄花菜一次栽植可以长达十几年不以更新复壮,需肥量大、生长期长。所以,在之前需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可应用每亩2000千克的厩肥,与深耕灭茬相结合将其施入田中。而化肥则每亩用15%(N)-15%(P)-K(15%)硫酸钾复合肥25千克,与旋耕整地相结合施入田中。
        4.选择品种
        当前黄花菜品种包含四月花、猛子花、冲里花、白花、大乌嘴、荆州花等,均拥有产量高、抗病力抢的特点。黄花菜通常中熟品种产量高,晚、早熟品种产量较低,但受到采收期用工、加工能力等的限制,规模化栽植需早、中、晚熟各类品种综合搭配。
二、栽植
        黄花菜栽植的最佳季节为春季3-4月份和秋季9月份,春季是黄花菜苗刚刚生长阶段,此时分株繁殖栽培具有较高成活率,生长1年后第二年即可采摘;秋季则再次进行黄花菜栽植,当季即可生根发芽,长出众多新的跟群与叶片,吸收营养,促进叶芽分化,为明年分蘖奠定基础。
        旱地黄花菜在种植中可应用平地分株移栽不起垄的方式,实行“一带一垄”栽培法,90cm为一垄,每垄两行,形成常见的“宽窄行”,移栽过程中将滴灌带敷设在垄(窄行)中间,有助于实现水肥和抗旱浇水一体化管理[2]。栽植穴距滴灌带12cm左右,同行穴距12cm左右,1~2株/穴,栽植深度为10cm,实现下不见根,上不封顶,完成覆土后,将其踏实,有助于根系充分接触土壤,实现生根发芽。


三、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
        黄花菜属于肉质根系,需要土壤疏松,利于根群发展。中耕培土作业应按照一次浅、两次深、三次四次不伤根的原则进行,旱地栽植只结合除草进行中耕,一般不培土。中耕深浅和时间根据土壤板结情况和植株生长情况选择,深耕可以改善土壤板结状况,提高土壤含水保肥能力。浅耕的作用主要是松土除草,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旱能力。深耕时间应选择在发芽前,耕深10cm以上;浅耕深度3-5cm,时间在发芽后。
        2.地膜除草
        黄花菜生长过程中,除草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环节,地膜除草让这一环节有了全新的选择,地面除草即普通地膜生产时在其中添加化学除草药剂或黑色母粒制成,黑色地膜具有除草功能,在背垄中铺设黑色地膜既能保水抗旱,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效果非常明显。覆膜在一般在(深)中耕、追肥后,草发芽前进行。盖膜过程中要压实地膜边缘位置,保证不会出现漏风、透风现象,使地膜与地面贴紧,有助于提高地膜内部湿度与温度,促进除草效果的提高[3]。无论是使用除草药膜还是黑色膜应该选用全降解地膜,以减少“白色污染”。
        3.追肥
        苗肥:用于长叶、出苗、促进叶片快发。该阶段施肥宜早不宜迟,在萌芽阶段追肥,每亩施加15kg磷酸二胺、12kg硫酸钾8kg尿素,均匀混合后,施在距根部10cm位置;若是敷设了滴灌带,可用等效肥量水肥一体施入(薹肥:同)。
        薹肥:黄花菜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发展,需肥量高,需在花薹抽出后根据黄花菜长势追施三元素复合肥。
        蕾肥:为避免种植中脱肥早衰,延长采摘期,将产量增加。则需要在采摘后每隔7天,在根外喷施50g中微量元素+15g水+0.2%磷酸二氢钾或100g硫酸钾混合液,连续喷施4次左右,通常在早晨10:00前或下午采摘后喷施。
四、病虫害防治
        旱地黄花菜常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枯病、红蜘蛛、蚜虫、白背飞虱等,为保证健康生长,则应当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可通过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模式防治病虫害,具体如下:
1、生物与物理防治
对于蚜虫和白背飞虱可采用黄/蓝色双色粘虫板诱杀。白背飞虱的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白背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保护利用好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2、化学防治
(1)红蜘蛛高温、干旱季节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叶片、薹秆,成虫和若虫群集为害,刺吸植株汁液,呈现灰白色小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最终枯死。防治方法: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3.3%阿维?联苯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兼具防治蚜虫的作用)。
(2)蚜虫、白背飞虱
蚜虫、飞虱对植株的主要为害是刺吸植物汁液、传播病毒。主要发生在5月—6月,先危害叶子,然后到花、花蕾上刺吸植物汁液,被害后花蕾瘦小,容易造成落花落蕾。  防治方法: 5%吡虫啉或3%啶虫脒1000~1500倍液或 20%吡蚜酮1000倍液或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病害防治
        防治叶枯病的主要措施是:清理田间杂草与前茬作物,合理施肥;发病初期应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的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8天喷洒药剂一次,连续喷洒3次即可。
总结:综上所述,黄花菜含有丰富营养,药食兼用,经济效益较高,价格稳定,属于高寒山区中脱贫致富重要栽种菜品。因此,为促进扶贫产业发展,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则应当加强旱地黄花菜栽培,选择优质品种,做好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此实现绿色栽培。
参考文献:
[1]阿布都瓦斯提·买买提,朱甲明,雷钧杰.喀什地区露地黄花菜有机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20(02):51-52.
[2]高嘉宁,张丹,吴毅,曹龙武,戴巡.氮、磷、钾配施对黄花菜产量及2种蒽醌类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31(09):1624-1631.
[3]柴小佳,王本辉.庆城县旱地黄花菜玉米秸秆间隙覆盖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07):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