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达里雅布依村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7期   作者:马蓓
[导读]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村位于于田县城以北约24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马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和建筑设计服务中心

        摘要: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村位于于田县城以北约24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村落历史悠久,且环境闭塞,受外界影响较小,较好保存了古城遗址和维吾尔族群众传统生活方式。在全面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大背景下,对达里雅布依村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和保护,不仅有利于和田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对于发展沙漠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亦有很大的益处。本文通过对达里雅布依村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提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的意见,以期对村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达里雅布依村、历史文化保护、发展研究
     
0 引言
        近年来,新疆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在内的众多历史文化遗产被抢救和保存下来,有效延续了历史文脉。目前,我区共有历史文化名城11座,历史文化名镇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历史文化街区21个, 18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在当代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大背景下,全区各地对辖区进行了深入普查工作,发掘出一批具有保护价值和纪念意义历史文化遗存。
1 达里雅布依村基本情况
        达里雅布依村位于于田县城以北约24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北侧,村域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达里雅布依村大部分居民已搬迁至现于田县城以北约90公里处新建居民点,目前仍在达里雅布依村生活居民73户,其中村委会周围集中居住的有38户,其他居民均零星分散居住在克里雅河两侧,绵延约100余公里。
        达里雅布依村依然保持着“一户人家、一片胡杨、一群羊、一口井”的传统生活方式,村落选址在临水、植被间地带,符合沙漠地带居住特点。村落道路交通较简单,基本为沙土路,主要是由一条通往克里雅河南岸的南北向道路和一条连接村内重要公共建筑的东西向道路组成;街巷布局自然灵活,随地形、民居等自然生长;街巷宽度基本为5-6米,保留着传统街巷尺度。院落内住宅与垃圾房、宰羊房等附属房屋进行简单分区,民居沿袭汉唐时期该区域建筑特点,就地取材,以红柳、胡杨、芦苇等为原料,采用木骨泥墙、草泥墙两种结构建造而成。村庄以沿河道和绿洲的自然沙土路为进出村落交通连接线。
        拟划定的达里雅布依村核心保护区范围为原达里雅布依乡政府驻地周围集中连片的传统民居区,面积约3.2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为核心保护区外围零散的传统民居、公共服务设施、野营基地等区域,面积约59.31公顷。
2 达里雅布依村保护价值研究
2.1保存文物丰富
        村域范围内有2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喀拉敦古城遗址、喀拉敦佛寺遗址)、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玛竖勒克古城遗址),分别位于村落北部20公里和西北16公里处。喀拉敦古城是古圩弥国重要城镇,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城堡面积5625平方米,对于研究汉晋时期和田地区城市布局、建筑构造、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喀拉敦佛寺遗址共有2座,平面布局呈“回”字形,中心塔位于寺庙中心位置;喀拉敦佛寺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早期佛寺遗存之一。玛竖勒克古城是汉晋时期城镇,北距喀拉敦古城约8公里。

以上3处遗址均随着克里雅河而兴盛、衰落,对于研究汉代西域的军事、文化和商贸往来、人文交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2.2 保留传统格局
        达里雅布依村落传统风貌保存完整,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建造方式等均沿袭汉唐时期塔里木盆地建筑特点,是典型的沙漠腹地村落。
2.3 体现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
        达里雅布依村作为沙漠地带少数民族村落,村庄选址在克里雅河附近的胡杨较多的绿洲区域;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多以沙漠中主要树木(胡杨和红柳枝)为材料,采用原始的工艺建造而成;房屋较矮、屋内相对较封闭。村落选址和建筑特点方面,充分体现当地居民应对沙漠气候形成的特有居住、建筑文化。
2.4 独特的沙漠文化价值
        美食文化。达里雅布依人主要食物是羊肉和库麦其,羊肉主要做法煮、烤,烤羊肉的一种做法就是将羊肉埋在滚烫的沙子里闷熟;库麦其是一种用玉米面或小麦面做成,在沙子中烤成的馕,是达里雅布依人最主要的食物。以上两种美食体现了达里雅布依人适应沙漠环境的一种文化策略。
        服饰文化。达里雅布依妇女传统服饰“箭服”,外衣叫做“派里寨”,一般用黑色丝绸面料缝制,衬里、长度过膝,宽袍窄袖、无扣、无领,在左右胸部各有用蓝色绸带缝上去的依次排列的七条对称箭头形图案,领、袖、底部也镶有蓝色的绸边。小帽是于田维吾尔族妇女独有的一种头饰,用黑色的羊羔皮制成,其帽口较宽,直径达 8-10 厘米,帽顶窄, 约 4 厘米左右,形状像喇叭,重量在 40-50 克左右,已于 1998 年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达里雅布依妇女的小帽被认定是世界上最小的帽子。
3 保护发展相关建议
3.1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达里雅布依村应按照历史文化保护法律法规,进一步研究论证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建议将部分分散的、保存完整的、体现沙漠腹地建筑风格的传统民居纳入保护范围。同时,要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抓紧开展村庄历史建筑的普查和确定,加快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工作,保护好村庄传统布局和历史风貌。
3.2 完善人居环境条件
        达里雅布依应在继续加强村庄传统格局、建筑风格保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给水、排水、交通、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使之既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又能使历史风貌特色得以保持和延续。
3.3 适度发展旅游带动经济发展
        达里雅布依村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建议结合达里雅布依村特有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沙漠绿洲自然景观,在坚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特色旅游、沙漠旅游,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完善达里雅布依村旅游设施,以历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历史文化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双琳,范熙峘,周嘉珺.浅谈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辽宁省明长城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12).
[2]汪文,王贝,胡梦希.基于精准理念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石骨山村为例[J].华中建筑,2020(12).
[3]赵勇,梅静.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0(04).
[4]仇保兴.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思考[J].中国名城,2010(01).
[5]孙亮,何依.从规范到精准:基于特色的名村保护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9(02).
[6]付凯,张志超.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历史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实践-以陕西省渭南市司家村为例[A].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