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强
山西兰花集团东峰煤矿有限公司 山西晋城 048000
摘要: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保证生产过程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管理者的关注。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它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
一、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概述
煤矿安全监控的实施是利用信息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电气防爆控制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保证煤矿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监测包括由软件和计算机设备组成的中心站、由传输接口和传输线组成的信息传输装置、传感器装置等,用于对煤矿的风速、瓦斯、烟尘、温度、瓦斯等进行监测。同时,对矿井运输、排水等重要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提供参数的动态信息,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现有的安全监控检测系统能够自动报警和锁闭,并制定出最佳的避灾路线和疏散方案。
当前采用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多采用CH。传感器、瓦斯综合处理、CO传感器等作为关键设备,在现场使用中,不断运行已造成了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已不能有效地提供安全参数。另外,在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上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缺乏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位置、电线电缆的铺设等地明确规定。另外,安全监控系统功能的不完善,表现在馈电气系统的不完善、无法进行数据的调阅等问题上。还有安全监控维护不到位,包括零点、报警点、复电点的控制逻辑混乱的问题等。
二、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
建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为了及时了解矿山设备的运行状态,掌握各种环境下设备运行参数的变化,建立可靠、高效的数据采集和信息传输系统,确保各项监测数据的准确传递,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令的顺利实施。经过多年的应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不仅发展迅速,而且从最初应用的总线传输系统发展到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传统的总线传输系统是一种分布式控制结构。井下测控站数据采用电缆传输,数据传输方式主要采用RS485总线系统。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体系结构,采用光纤传输。矿井内各监控传感器及监控分站均接入环网交换机,最终传输至地面中央机房。它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强、效率高、可提供冗余链路等优点,是总线系统无法实现的,因此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科学技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用发展的要求去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总会发现一些问题。
三、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实践有效措施
监测监控系统受控于人,操控者可决定其数据处理方式和控制范围,完善监测监控系统的关键因素是人,因此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3.1“测”的方面要抓好三项工作
(1)应提前储备相关设备,确保生产系统发生变化或新布置工作面时监测装置及时安装,确保系统信息和数据的及时收集。
(2)加强管理,提高员工对安装安全监控装置重要性的认识,杜绝通过各种方式移动、屏蔽监控装置的不良习惯,确保监测数据能反映作业现场的真实情况,确保数据能实时、准确地上传到主管部门。
(3)根据井下作业场所的需要,合理安装读写器,其位置和数量应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
3.2“控”的方面要抓好四项工作
(1)强化设备维护责任制,坚决杜绝个别单位人为移动、堵塞监控装置、解除锁定功能等不良习惯,确保传感器监控系统能反映作业现场的真实情况,并达到安全监测装置能按照指令正确动作的目的;同时,认真检查监控设备的电源,确保电源来自受控开关,以确保系统在负荷侧故障时能实现有效的监控。
(2)当通风系统、供电系统发生调整,或生产系统、采矿工艺发生变化时,监控管理部技术人员必须参加会审工作,及时调整监控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使信息系统不缺乏数据采集。
(3)严格按规定加强停电控制工作,认真按规定定期开展“四位一体”停电封堵试验,使系统隐患及早发现和消除。
(4)杜绝个别矿井擅自删除、屏蔽测点造成的数据失真现象,确保监测系统能够正确反映和行动,是绝对必要的。
3.3强化监测监控系统管理的制度建设
为了实现监控系统的目的,必须把各项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法治化。监控系统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包括:①岗位责任制;②操作规程;③技术资料管理制度;④设备管理制度;⑤系统设备及传输设备定期维护制度;⑥网络运行管理制度;⑦监控故障报告系统;⑧监测异常报告系统;⑨“三位一体”移动传感器系统;⑩“四位一体”断电闭锁试验制度和监控系统应急预案等。
四、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实践的发展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智能芯片、智能终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在煤矿企业的信息管理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新技术,完善了以往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管理的基本模式。近年来,煤矿企业逐步采用了大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煤矿物联网包含了大量的大数据,而煤矿云计算是数据存储和处理的主要平台,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煤矿大数据的交互提高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决策的效率,其查询和分析能力也逐渐成为煤矿重点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4.1完善子系统建设
煤矿企业在安全监控过程中没有通信和物理协议,系统传输主要以主从结构为主,很难建立多主从冗余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采用总线连接系统中的所有子站。系统间兼容性水平不高,可靠性和性能较差,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实时监控控制。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子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井下光纤环网的传输能力,实现对各站网络接口与地面设备的有效监控。在这个作业过程中,必须充分评价煤矿的实际环境,所使用的设备,特别是井下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认证和Ma认证。
4.2开展多方位监控
煤矿安全监测设备针对性强,形式比较单一,安全监测采集信息和数据,数据处理简单,但无法实现煤矿多方监测。这样的方式一直未能起到多大的调控效果。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多方监控。
4.3故障诊断系统优化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缺乏远程故障诊断和功能维护。它只能监控采矿和生产情况。过程中的设备故障无法检测,需要人工检测才能发现。因此,提高系统故障诊断水平也是今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在持续优化阶段,实现信息化和综合监控管理,有利于精准管理确保煤矿安全开采和生产,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有利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行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小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实践探索[J].低碳世界,2020,10(11):53-54.
[2]安俊平.煤矿安全视频监测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3,(11):87-88,91.
[3]张保,李全明,陈友良, 等.非煤矿山三维预防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15(1):187-192. DOI:10.11731/j.issn.1673-193x.2019.01.030.
[4]王国法,任怀伟,庞义辉, 等.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20,48(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