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2期   作者:黄晓娟
[导读] 如今大多数幼儿都被父母和爷爷奶奶宠着惯着,滋生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要想引起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视,就要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园共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福建省龙岩市直机关幼儿园  黄晓娟   364000

摘要:如今大多数幼儿都被父母和爷爷奶奶宠着惯着,滋生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要想引起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视,就要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园共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习惯培养;家园共育;幼儿
        引言: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做好的,要长期坚持并反复训练。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老师把教育活动准备得足够充分,营造良好的 ,教育氛围和教育环境。
        一、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从小注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在学习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自觉地学习。例如在幼儿园里,小班的学生会对家人产生依赖、依恋之情,对教师产生畏缩心理,导致他们在不自觉中出现吸吮手指的习惯,在帮助幼儿克服吸吮手指习惯时,教师要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幼儿吸吮手指造成的不良后果,教育幼儿保护手指,勤洗手,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
        二、注重一日活动常规教育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包括入园、晨间活动、升国旗、早操、教育活动、如厕、喝水、盥洗、进餐、午睡、起床、游戏与体育活动、离园,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明确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比如小班应该以培养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等教育都会给孩子一种感受,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而到了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后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抓住一日生活环节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
      (一)利用环境,无声引导
      从幼儿入园时第一眼开始,就应该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都成为会说话的墙壁,可以在主题墙、午睡室、盥洗室、游戏区等地方出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步骤图和图标,让环境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小班盥洗室的墙壁上粘贴喝水、擦嘴等生活习惯的图标,幼儿就能对照图标上的步骤完成相应的环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抓住时机,随机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互动中包含了入园、晨间活动、进餐、盥洗、午睡、游戏等环节,在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常规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一日环节中隐藏的教育契机,展开随机的生活常规教育。而在随机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以故事引导、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采用正面引导的教育模式,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在游戏后不能主动收拾玩具,可以在游戏结束的评价环节创设“玩具宝宝要回家的故事情节,通过“玩具宝宝要回家”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萌发主动收拾、整理玩具的欲望,同时树立典型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幼儿,并且一定要给幼儿及时肯定的表扬,这样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游戏,学习体验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在游戏的环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事半功倍。幼儿喜欢游戏,可以将枯燥的生活习惯内容融入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给娃娃喂饭,幼儿学会了使用勺子;给布娃娃穿衣服幼儿学会了解纽扣、扣纽扣。有趣的角色游戏和生活游戏,既让幼儿得到了生活技能的训练,又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四、构建家园管网,实现幼儿习惯养成目标
       幼儿习惯养成不良,其致因是多方面的,幼儿园教育水平较低、幼儿家庭教育方式有问题、幼儿生活环境差这些都可能导致幼儿习惯养成存在短板。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达成更多共识,自然构建家园管网,对幼儿实现无缝管理。幼儿园要给幼儿提供更多实践活动机会,让幼儿有更多的学习体验。家长也要做好主动配合,在家庭环境下,让幼儿参与更多生活活动,以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需要相互配合,这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展开互动性教育,不仅要及时通报幼儿的具体表现,还需要研究更多应对之策。特别是幼儿习惯的培养问题,这不是简单的知识性问题,而是行为实践的问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幼儿园要时常举行亲子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参与游戏、表演、读书、故事会等多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亲子良性互动,将优良的行为习惯意识传递给幼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认知。
       结束语
       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们一份享用终生的礼物。
参考文献:
[1]成秀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6(2):89.
[2]韩冬梅.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