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潘荣华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潘荣华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地位。下面,笔者探讨了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镇林堂小学   潘荣华  530706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地位。下面,笔者探讨了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引言: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学会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学会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课本与实际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教会学生主动找到问题和答案,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此,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逻辑思维和探索精神上。
        一、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审题马虎,缺乏审题习惯及方法
        现在大部分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即这类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对于题目基本上都是囫囵吞枣的读一遍,一遍结束就会提笔进行解答,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最终得到的答案都是错的。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应用题进行讲解的时候,也没有注意严格要求学生的审题方式,就导致学生根本没有形成正确的审题习惯,在解题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错误。
        (二)检查习惯的缺失,缺乏反思和评价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还处于成长的初期阶段,所以在做任何事上面相对来说都会比较马虎。对于解答应用题也不例外,大部分学生在对应用题进行解答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抄错题目,或者是写错数字、计算错误等情况。而经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不会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二次检查。即使学生在解题完毕以后还有充裕的时间,那么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静静等待规定解题时间的结束,根本不会主动进行检查。再加上大部分教师平时所关注的就只是学生的最终解题结果,对于学生各个方面的习惯也没有过多要求,所以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解题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思维模式
        想要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培养效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思维模式,要让学生在做应用题的时候能够有标准的思维模式,不要害怕这一类题型。在进行运算的时候要能够良好地运用自己在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对应用题的关键点要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发现数学逻辑思维的乐趣所在。


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课堂不应该太死板,应该应用好数学的灵活性,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课堂贯通起来,且要学会将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学会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思考,这样能够良好地融洽课堂氛围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得到沉浸式的课堂,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针对式培训。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不太跟得上课堂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提供询问解答的帮助,让学生在课后将自己单独的问题提出来,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这样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稳固、思维模式的培养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好处。
        (二)善用情境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的特点,教师应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如在教学“相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速度和”的内涵,教师可以设计相遇问题。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好一条线段,并把它等分成12份,请然后两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两端,规定其中一位学生每秒(每一次口令)走1步,另一位学生每秒走2步,将这两位学生的速度和名字标在线段两端,同时提出问题:“他们会在几秒(几次口令)后相遇?”最后,教师可以再请学生试走,在第一次口令后提问:“他们每秒走了几步?”由此引导学生认识“速度和(工效和)”的概念。
        (三)采取迁移策略,多方面思考问题
        对于迁移策略来说,其指的就是如果在解题过程中遇到障碍,那么就对解题思路进行改变,分别从正反两个方向对题目进行思考,以此来提升解题效率。比如,对于“小明喝掉了一瓶冰红茶的六分之一,接着用水兑满以后,又喝掉了三分之一,接着又用水兑满喝掉了一半,最后兑满全部喝掉。请问小明最后喝的冰红茶多还是水多?”这一问题来说,如果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那么整个运算过程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复杂,所以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迁移策略,对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即现分析小明三次一共向冰红茶中兑了多少水即1/6+1/3+1/2=1,而冰红茶也是一满瓶,所以小明喝冰红茶与水的量一样多。再比如,对于“小明在测量井的深度时,选择利用绳子进行测量。如果把绳子折三折,那么井外还会多出四米。如果把绳子折四折,那么井外会多出一米。问:井的深度与绳子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这一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迁移策略,即利用井外多余的绳子长度进行计算,折三折时井外绳子长度即为3×3=12米,而折四折时,井外绳子长度即为1×4=4米,由于位于井中的绳子三折要比四折少一折,那么井深度即为12-4=8米,绳子长度即为4×8+4=36米。
        结束语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营造适当的情境,以便促进学生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张立新.试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7(08):188.
[2]师天龙.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分析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3):145+147.
[3]张成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