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杨翠丽
[导读] 在人生发展阶段,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中后期、成人前期,这个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动荡时期。在现实成长境遇层面,中职学生是被教育分流体制筛选下来而进入职业学校的,与同龄的高中学生相比,挫折体验更多、自我价值感低、人生目标模糊。在教育教学层面,职业学校探索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技能教育代替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但不少学生并不是出于求知的需要,而仅出于一时好奇,积极主动

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  杨翠丽   678000

摘要:在人生发展阶段,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中后期、成人前期,这个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动荡时期。在现实成长境遇层面,中职学生是被教育分流体制筛选下来而进入职业学校的,与同龄的高中学生相比,挫折体验更多、自我价值感低、人生目标模糊。在教育教学层面,职业学校探索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技能教育代替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但不少学生并不是出于求知的需要,而仅出于一时好奇,积极主动性很快消失。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人人有出彩机会”的大背景下,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探索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调动学生的内在自我实现动力成为中职学生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国家正在加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中职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特殊一部分,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随之也会导致行为习惯的问题。本文就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一、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激发学生形成正向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观念,提升在学习中的耐心、意志力。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课程教学实施来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困难,建立学习自信心,在学校中充满积极的自我效能感。第二,基于心理健康课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掌握较高效率的学习技能。第三,基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诊断及心理问题矫正。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在提高学生认知技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良好心理状态的支持下实现学业成功与人格健全发展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
          二、中职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严重的自卑感
          在现代的社会中,多数人看中学历,对中职生往往是冷眼看待。在以前的观念中,中职学生通常是那些高中入学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他们的教育水平偏低,学习能力等许多方面都比普通高中生差。尽管现在已经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扶持力度,各中等职业学校也在竭力的加强宣传工作,但依旧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观念。社会对中等职业学生的偏见影响了他们的自尊心,长期受到社会压力,导致他们对于自我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我认知度中职生经常过低看待自身价值,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在学校的资质方面,公众也认为职业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校风和学风等许多方面均不如普通高中;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相比较为宽松,缺乏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能力。


因此,许多招聘单位在招募中时往往也戴着有色眼镜对待他们,中职生在寻找工作时往往也得不到重视,提供的大多数职位也是针对普通学院和大学的毕业生。另外,近年来,毕业生很多,就业压力大幅增长,甚至为中职生提供的一些工作最终都可能被普通高中生或其他社会工作者代替。如此严峻的就业机会,也为中职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择业焦虑感严重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显著提升,就业成为民生常谈的热点问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年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中职生的就业压力也明显增加。一是社会对中职生存在传统性的偏见,认为其学历低,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其提供的岗位也非常有限;二是中职生自身存在厌学情绪,在学校期间,没有将技能的学习放在首位,忽略了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导致技术水平不过关,在面试时,针对面试官的严格考察时,许多中职生因技术水平较差而不能通过考核。缺乏专业能力和对自我的认知,使他们在选择工作时充满了焦虑感,面对考核时也十分不自信,这些原因都大大的影响了就业成功率,对就业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三、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设计的途径和方法
        对于教师而言,其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最为关注、最有意愿了解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心理知识,形成主动学习心理知识的意识。当然作为心理教师提出一些与学生心理密切相关的案例就更好了,这部分案例可以供学生分析讨论,以某个热点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实现的效果将会更好。当然,多数情况下学生讨论不需要得出明确结论因为讨论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心理自我发展与成熟的过程。教师还要注意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的教学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心理训练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实际动手、主动动脑,进而进行全面的心理体验,积累经验。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当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形成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建立科学创新的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整个心理健康课的设计与实施,都要以鼓励为大原则,通过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保证学生学有所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在社会上的认知度不同,所以他们的学业压力较大再加上社会的偏见,这些问题都增加了中职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中职心理学教育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切实完成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社会期望。
参考文献
[1]刘倩云.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6):198-199.
[2]张岩.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心理月刊,2019,14(24):55.
[3]姜日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心理月刊,2018(12):28+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