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月   作者:陈光星
[导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虽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许多教师都认识到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小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

平阳县鳌江小学   陈光星

摘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虽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许多教师都认识到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小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美术欣赏教学的本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欣赏教学的计划,改正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版)的总目标提出: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淡化忽视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美术欣赏活动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几乎是教师“一人言”、“注入式满堂灌”的欣赏活动。而美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与人们交流。正如冈布里奇所言:“一个人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伟大的作品,在每次欣赏时,看上去的手法都不同。它们好像与活生生的人一样,令人揣摩不透。美术本身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世界,有着它本身独特的法则和神奇的境界。”  小学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忽视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影响了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改强调了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指出美术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利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来完善学生的艺术修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许多教师对小学美术欣赏存在着不全面的认识,认为欣赏教学就是单纯让学生看看美术作品,没能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教授学生绘画技巧,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影响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会在欣赏教学中拓展美术知识来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丰富欣赏教学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挑选了超出学生认知的作品和知识,导致欣赏教学枯燥、沉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最后,有些教师运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欣赏教学,只是向学生传达了教师的欣赏观念,没能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留出自主欣赏和思考的时间,缺乏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还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切记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怎样教学效果更好。小学美术教学亦是如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这样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教学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找到最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小学生在美术欣赏上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点就是“色彩鲜艳、明亮的作品更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第二点则是小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往往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画中吸引自己的某一部分上,却无法欣赏整体的美感;第三点是在小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欣赏的时候,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除了这些,教师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运用更多的方式去让小学生对美术作品印象更深刻。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途径
      1.回归到特定的人文环境中。在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如青铜器、秦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山水画体现了意境和神宗意识,古希腊艺术体现了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2.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俯手可拾。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我们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美学情境。走出教室。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让他们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或是每个人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建筑进行全方位观察。这样,学生对他们原来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新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可以回归自我。欣赏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
      3.提供多元化选择。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美术教育,提供选择的方式可以是多元的。既可以展示几幅同一主题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寻找绘画技法的演变过程;也可以展示同一时期不同主题的作品,让学生寻找内在的联系。
        三、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对学生实施美术欣赏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能发生持久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观察一种艺术品的习惯与感觉器官的敏锐性,使学生能够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学生通过与世界艺术大师们艺术杰作的接触、对话和欣赏,在不知不觉间吸收了艺术大师们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对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总体感觉,甚至某些艺术语言,从而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同学们的心灵世界,丰富着他们的艺术感觉,提高着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美术欣赏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职业中专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美术欣赏的同时,要以学生本身为主体,因材施教,以中专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为依托,开展合理的美术欣赏教学。鄙弃以往的传统模式教学,通过日常化美术欣赏,拓展美术学习内容,开展美术实践活动,确定职业学习目标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美术教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内在的美术创造性与外部的美术形态相碰撞,发挥美术的价值。使学生能够真正获得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美术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焦倩.中职学校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6(4):89-89
[2]董佳文.浅谈职业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134-134
[3]郑旭敏.如何上好中职美术欣赏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102-102
[4]滕竞春.中职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8):137-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