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梁献民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梁献民
[导读]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迫切问题是教师的讲授方式枯燥古板、缺乏生动性,因而无法吸引学生投入课堂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致使学生长期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将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消磨殆尽。另一方面,小学教育是学生开始学习的第一步,因此更有必要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往后在数十年的学习中不断获益。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金田镇新燕小学   梁献民  537227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迫切问题是教师的讲授方式枯燥古板、缺乏生动性,因而无法吸引学生投入课堂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致使学生长期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将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消磨殆尽。另一方面,小学教育是学生开始学习的第一步,因此更有必要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往后在数十年的学习中不断获益。所以教育者需要在确保小学数学的教学品质前提下,着重养成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和思考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包含了数字、图形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思考能力、思辨能力等的要求很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采用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及时指导正确的独立思考方法
        想要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仅仅做好日常的教学和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及时的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们可以没有顾忌的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教师共同寻找解决的对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教给他们正确的独立思考方法。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与吸收。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指导,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观察,及时的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独立思考方法。
        二、丰富活动,增强数学趣味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而且还没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往往会认为数学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对此,教师应该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进而使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这一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展开捕鱼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随机抽取课前已经制作好的数字牌,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围成一个圈,然后教师出示一个数字,让学生根据自己抽到的数字牌进行组合相加,得出的数字需要与教师出示的数字相吻合,如果学生组合得出的数字是错误的,那么就需要退出游戏,并再次计算一道加法题目。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击鼓传花”的小游戏,教师背对学生进行敲击,敲击停止时,哪位同学手中有花,就需要回答出题卡上的计算题目,如果回答错误,学生则需要进行才艺表演。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建立以小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育模式是开展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通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具体而言是其课堂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教学期间只有教师的单向输出,学生始终处于沉闷而单调的环境中,进而使学生失去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兴趣。因此,教师更应当转变课堂中的主体,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期间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发现问题。学校通过课堂主体转变,更易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营造活跃的校园课余数学文化探讨模式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课堂学习,还有课余时间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因为课余时间较长,教师在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中有着较大的操作空间。教师可以在课余活动时间内开展体系化的课外活动,其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宗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学校组织外出春游为例,教师可以在外出游玩的过程中结合游玩场景适时提出数学问题。比如教师可在外出前收取每位学生20元的费用,并在游玩过程中向学生提问20以内的加减乘除问题。如我们需要9元吃午饭,2元买水,5元购买纪念品,请问还需要再交钱吗?此类紧密结合生活场景的问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学习兴趣,积极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并组织多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在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中认真有效地思考数学问题和知识,并在思考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欣.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2.
[2]廖显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69-571.
[3]范广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分会场)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119-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