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2期   作者:许建雄
[导读] 探究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从整体上提升学习的学习素质,这有利于推动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质量,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广西河池南丹县第二高级中学  547200
作者简介:许建雄,男,中学一级教

摘要:探究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从整体上提升学习的学习素质,这有利于推动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质量,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文章分析了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分析实践运用,阐述具体方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教育;思政教学;探究教学;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化和数字化快速融入到教学当中去,高中学生经历学习之后进入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就会进入到社会当中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高中学生的思维素质提出了更多要求。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弊端,为应试教育而做准备。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目标更多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强调培养学生素质与实践能力,提倡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文章分析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运用。
         1.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在教师方面,探究式教学强调教学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有更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行为,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来启发学生创新,教育目标是为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够具备探究式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想,批判性创新从而获得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单一的教学形式很容易限制学生的个人发展能力,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念[1]。
         针对学生方面,探究式教学围绕问题进行教学,这也是提高教育素质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比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更为珍贵,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应该运用情景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息。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动让学生面对问题,灵活运用学习过程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
        探究式教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这给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桥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理解知识与技能,强化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2]。探究式教学的运用还可以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探究式教学在方式与时间上都更灵活,而且不受到限制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个人发展,让学生在一个探究式教学活动当中自由且开放的学习,能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多方面听取学生的意见,放弃强制性灌输式教学模式,实行探究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2.1  设置问题情境教学
       问题情景设置在探究式教学当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设置的好坏关系到课堂质量。因此应该营造出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的氛围与动机。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接受知识在积极性的驱动下积极探究活动。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发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进行探究,同时教师还需要确定问题范围。比如在学习《正确对待金钱》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关于金钱的故事。运用多媒体设备提出问题,多媒体本身就营造了一个集听觉、视觉、感官为一体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思考金钱的价值与意义,能够取得更为积极的效果。在这个课程当中融入《尊严比生命更重要》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金钱与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比如如何看待金钱的来源、获得金钱的正确手段等等。运用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的养成。
        2.2 确定探究方向
        在确定探究方向阶段教师的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找到问题,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发现问题。而且教师也可以确定问题范围在课堂上研究与分析话题。这里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提出、学生也可以提出。从课程设置初心来看最好由学生提出,因为可以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针对问题进行引导、提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可以过分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更为重要[3]。
        2.3 合作学习培养探究精神
        合作学习在探索教学当中是最关键的阶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来分析问题,解决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有方向的查阅资料,有目的性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浏览书籍和调查信息等,对提出的问题假设论证,在得到有用的数据信息之后的初步得到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支持与管理学生,学生探究、分析、质疑论证。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其中,给学生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来探究和分析,积极协调现有的探究资源。
         2.4 探究得出结论
        小组学生将自己的结论汇总,经过分析整理交流之后得到问题,论证自己的假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点评结论,通过对比分析结论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理论知识。教师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学生重组自己的理论知识。教师一定要掌握范围,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想法,运用科学的方式来评价分析处理,尊重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不能否定与批判学生。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反思,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回顾整个环节,总结经验和不足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
        结语:综上,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当中运用研究室教学,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培养素质更为全面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黄娟.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实施研究[J]. 中华传奇, 2019(10):66-66.
[2] 颜贵林.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7):0153-0153.
[3] 武俊爱. 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念与实践——评《新课程思想政治(品德)怎么教》[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No.304(08):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